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田库儿,甚奇怪。
一下锄头,打破土块。
尽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坐一走七,圆融内外。
青松下,明窗内,玉殿琼楼未为最。
分毫定斤两。
涓滴见沧海,拄杖子话在。

作品评述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田库儿,甚奇怪。
一下锄头,打破土块。
尽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
坐一走七,圆融内外。
青松下,明窗内,
玉殿琼楼未为最。
分毫定斤两。
涓滴见沧海,拄杖子话在。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描述了一系列奇特而禅意的场景和形象。诗人通过描绘田地和农耕的景象,以及一位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思考和领悟。诗中的意象和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蕴含了一种超越常规和平凡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比喻,展示了释智朋独特的诗词才华和对禅宗思想的领悟。诗中的田库儿、锄头、土块等形象,以及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坐一走七等表达,都构成了一个禅宗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和转变。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平凡的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诗词中的青松、明窗、玉殿、琼楼等意象,展示了一种宏伟和壮丽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词以幽默而诙谐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幽默感。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对比,诗人揭示了生命中的矛盾和变化,以及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禅宗的思考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诗意,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索和感悟。

作者介绍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诗词推荐

风暖柴荆鸟语幽,麦高麻矮野桑柔。

幽山寻不浅,归路故迟迟。猿断空山答,人行片月随。

阿母瑶池,梦回风露青冥晓。六宫仪表。曹大家风好。满眼儿孙,大国金花诰。头如葆。未尝闻道。冷笑西河老。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水满方塘。菰蒲深处,戏浴鸳鸯。灿锦舒霞,红幢绿盖,时递幽香。天弓摇挂孤光。映烟树、云间渺茫。散发披襟,都忘身世,真在仙乡。

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应知拟上屏风画,偏坐横枝亦向人。

徐行散腰膂,小憩啬精神。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青毡我家旧,红粟太仓陈。温饱无余事,寒龟息自匀。

方帽冲寒,重检校、旧时农圃。荒三径、不知何许。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记沧洲、白鸥伴侣。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深闻浅悟,三更问路。深悟浅闻,痛处遭针。胡卢子,放教沉。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

力破愁城觅醉乡,苏凫阮屐共行藏。解吟疏影思和靖,忍见夭红似洛阳。禅客缓催梅子熟,骚人正咏牡丹芳。酬花但促传杯手,冰炭君休置我肠。

太学先生欺绿橘,吴兴才士与黄柑。黄柑似日胜崖蜜,带叶初擎翠竹篮。还料楚王曾未识,徒将萍实托江南。

衡门病卧动经旬,岁晚况堪风雨频。晴日一窗殊慰眼,清霜万瓦更宜人。开书顿失昏花坠,试茗初看白乳新。南埭东陂从此好,剩将红蕊插乌巾。

醉眠亭上追游日,为惜高情对物华。草港斗飞花鸭雨,竹沙深映白鹇罝。丛丛山影侵云直,一一人家落路斜。近报风流多述作,门生若个是侯巴?

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西亭饮散清歌阕。花外迟迟宫漏发。涂金烛引紫骝嘶,柳曲西头归路别。佳辰只恐幽期阔。密赠殷勤衣上结。翠屏魂梦莫相寻,禁断六街清夜月。

晚春天气融和,乍惊密雪烟空坠。因风飘荡,千门万户,牵情惹思。青眼初开,翠眉才展,小园长闭。又谁知化作,琼花玉屑,共榆荚、漫天起。深院美人慵困,乱云鬟、尽从妆缀。小廊回处,氍毹重叠,轻拈却碎。飞入楼台,舞穿帘幕,总归流水。怅青春又过,年年此恨,满东风泪。

几度看云眼欲穿,不应气数总关天。去年兵又今年旱,守也於民自豪缘。

蕞陋徒烦妙笔传,呼儿看了独凄然。丹青不解随人老,相似都来得几年。

天道有常运,成功讵无已。谁能参化机,履盛贵知止。筮仕得明君,千载同鱼水。擎天力己任,取日功可拟。道德重师保,恩荣兼父子。眷委日方隆,引年何遽尔。介石有明训,动息存至理。东南钓游地,清风播兰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