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咏身》
拼音和注音
zhōu nán liú zhì chēng yí lǎo , hàn shàng léi cán hào bàn r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留滞:亦作'留蹛'。停留;羁留。指扣留,强行留人。搁置;阻塞。指搁置之事。屯积东西;积聚。指身处困境。指身处困境之人。
遗老:遗老yílǎo∶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年人∶指经历世变的老人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自中风来三历闰,从悬军后几逢春。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薄有文章传子弟,断无书札荅交亲。
馀年自问将何用,恐是人间剩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