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松寺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作品评述

《五松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在秋风的吹拂下,客人的衣袍轻舞,远去的路倚靠在天空的深蓝中。
诗中以秋风吹动客人的衣袍,描绘了远行者的身影,暗示了离别和孤独之情。倚天碧指的是远方的蓝天,表现出远离家园的心境。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攀登的艰辛是何等的痛苦,只为了在山间修行领悟。
诗人表达了修行者攀登山峰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体现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寄托的决心。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人们传说五松寺底下曾经是佛教高僧瞿昙的居所。
五松寺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诗人通过提及瞿昙这位佛教高僧,凸显了五松寺的佛教背景和历史渊源。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至今,梧竹树的阴影依然存在,寺庙的房屋静静地栖息在那里。
表达了五松寺的环境依然幽静,梧竹树的阴影仍然在这里延续,寺庙中的僧人静心修行,寺庙的宁静氛围得以保持。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在这里,尘埃的纷扰暂时得到了解脱,纷扰的尘世驾车也可以暂时停息。
通过对五松寺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世俗之外的宁静和解脱,表达了在这个寺庙中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在怡人的岩石间有树木,清澈的泉水流过洗净耳朵的石头。
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描绘五松寺的美丽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孤独的云与归去的人一同离开,窈窕地消失无踪迹。
孤云共还往,意味着诗人与孤独的云一起离开,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到宁静的状态中。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道士精神明亮可流传,独自在少林庙中行走。
诗人以道士作为形象,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少林寺这种宗教场所的向往。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客人到来时默不作声,绿色眼睛照亮了寺庙内的柏树。
诗人通过客人的到来,暗示了在五松寺中,人们在寺庙中寻求心灵安宁的过程中,往往是默默无言的,通过内心的体悟和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钟声和佛号从寺庙中传出,墙壁间涌现出美妙的意境。
诗人描绘了五松寺中钟声和佛号的悠扬声音,以及墙壁上所显现的妙趣和意境,表达了寺庙中的宁静和灵性。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在寺庙中,寒冷的灰烬和昏暗的青色灯光下,有时坐着度过整个夜晚。
诗人通过描绘五松寺中的环境,表现了修行者经历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寺庙中长夜的静默。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返回现实世界后,感觉周围的环境空虚,天空中缺少月亮。
诗人以归来者的视角,描绘了离开五松寺后对世俗世界的感受,以及在寺庙中体验过的宁静与虚无之间的对比。

通过《五松寺》,李弥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环境的宁静和灵性,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诗中运用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隐喻等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境界,感受到离尘嚣的宁静和内心的静谧。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禅宗修行和脱离尘世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灵性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无量劫来,七颠八倒。打破虚空,全身入草。

已落无边木,犹诛不尽茅。沙逃迎远景,风力闹寒稍。牧处高低路,渔时远近郊。竹篱茅舍外,门闭可推敲。

一屏一榻无俗尘,左置枯桐右开易。重门不闭谁往还,明月清风是相识。

莫道封州是小州,封州虽小客何愁。荔枝受暑色方好,茉莉背风香更幽。得醉便眠寻梦蝶,俗行还立看沙鸥。向非造物曾留意,谁把馀生为我谋。

帘外繁霜未扫。楼角动、玉绳横晓。百和交焚瑞烟绕。霁霞明,画屏深,天渺渺。喜色连池沼。荐眉寿、玉儿娇小。早晚除书下天表。日初长,莫等闲,孤一笑。

轩窗深窈似禅房,竟日虚明袅断香。诗债无边春已老,睡魔有约昼初长。市桥烟雨应官柳,墟苑池台自海棠。游骑行歌莫相笑,遨头六结已龟藏。

口体累人终不免,菜根能嚼乐无空。吾儒食惯知真味,谁信犹便几富翁。

非窦太皇崇老子,呵公孙子诧周公。汉廷可是无骁勇,刺彘须烦九十翁。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相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蟠踞祠前得地,生长石间弃才。子美咏歌不足,之罘苦招未来。

纷吾世网暇,灵岳展幽寻。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疏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

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海棠初发去春枝,首唱曾题七字诗。今日能来花下饮,不辞频把使头旗。

欲将兴废问洪钧,来谒孤坟独怆神。千载高风余凛凛,一池秋水自粼粼。门前帆影来天际,林杪钟声落海滨。此道寥寥今复振,不应渔水是东邻。

五运惟火,寔宗众阳。宿壮用明,千载愈光。神保聿归,安处火房。厅攸不作,炎图永昌。

君不见春风枝上华灼灼,春风日日吹华落。人生且莫恋悲欢,朱颜却被悲欢烁。悲欢未尽年命尽,罢却悲欢两寂寞。惟余夜月流清晖,华间叶底空扉扉。

珠自右,飞电入丹城。内养婴儿盈尺象,时逢九数采阳精。火向水中生。烧鬼岳,紫殿势峥嵘。随意出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颇谓龟六藏,全胜兔三窟。性中信一真,身外无余物。形谢即示已,谁能问埋骨。

几多爱子出萧关,山积胡沙骨未还。正好望思台上泪,随风北去洒阴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