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老守厌簿书,先生罢函丈。
风流魏晋间,谈笑义皇上。
河洪忽已过,水色绿可酿。
君无轻此乐,此乐清且放。

作品评述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是苏轼写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老守厌簿书,先生罢函丈。
风流魏晋间,谈笑义皇上。
河洪忽已过,水色绿可酿。
君无轻此乐,此乐清且放。

译文:
与梁先生、舒焕一同乘舟,得临酿字,写两首诗。

老者厌倦了琐碎的事务,先生罢去了做官的职位。
我们像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畅谈笑语,共同追求高尚的情操。
洪水已经退去,河水呈现出翠绿色,正好用来酿造美酒。
君子应当珍惜并享受这种快乐,这种快乐是纯净而自由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梁先生、舒焕一同乘舟的情景,并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纯净、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老者厌倦了琐碎的事务,选择了离开官场,而苏轼与梁先生、舒焕则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风流豪放之态。他们在舟中畅谈笑语,一同追求高尚的情操,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随后,诗中描述了洪水退去后的河水呈现出翠绿色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的恢复与静谧。这样的河水正好适合酿造美酒,暗喻着纯净和自由的生活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苏轼呼吁君子应当珍惜并享受这种纯净、自由的快乐,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乐趣,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好画面。通过描绘舟中的谈笑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官场琐碎之事的厌倦和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

诗人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示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追求自由、纯净的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追求。他以诗人的身份,通过对舟中情景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纯净、自由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轼的豪放和潇洒,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意象,诗人唤起读者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纯净和自由的美好,并鼓励人们珍惜并享受这种快乐。

总之,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纯净、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琐碎世俗的厌倦。通过与梁先生、舒焕一同乘舟的情景以及描述洪水退去后的翠绿河水,诗人表达了对纯净、自由生活的赞美,并呼吁人们珍惜并享受这种清净、自由的快乐。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美好的画面,展示了苏轼豪放潇洒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世事悠悠莫问天,一觞且醉酒中贤。阶前落叶无人扫,满院芭蕉听雨眠。

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锺,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一年鸿雁识来往,终日沐猴何去取。甥诗意慕两君闲,读书要在存心久。平生所谈性命奥,长弃不忧金石朽。我今颇习鹙子定,犹复晨朝怖头走。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羊邹凄岘首。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心灰同墨守。恐甥自是禹门鳞,未可潜逃

窈窕僧窗十肘长,解分眼界入他方。尘襟偶脱公家事,鼻观重参佛土香。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幽寻已觉沧洲近,身外营营付一觞。

停车未共长官亲,诗句先惊入眼新。滴露已纫骚客佩,干云合拟大夫身。漫论桂树前头影,要识甘棠著手春。有约归来恣吟啸,冬心话与岁寒人。

息足回阿。圆坐长林。披榛即涧。藉草依阴。

琼楼藐层云,绝栋天风寒。阿谁吹玉龙,哀响落云间。插羽欲相从,百尺那可攀。脉脉隔绮窗,欲语两俱难。当年古铜人,夜半失露盘。露寒湿如水,见者为悲酸。谁能铸铁关,鑱石为肠肝。已夫已矣夫,无言付长叹。

平生误识白云夫,再到仙檐忆酒垆。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天涯又索居,岁晏近何如。远水苍茫外,空山寂寞余。老逢诸事懒,病觉故交疏。想见多闲暇,应修辅教书。

地偏人迹悄,月到小窗明。鼓瑟希曾点,观书慨屈平。物情閒里见,世事梦中更。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

团团隄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

当门看少室,倚杖复披衣。每日醒还醉,无人是与非。架书抽读乱,庭果摘尝稀。独有江南客,思家未得归。

一身娇韵倚东风,骨腻肌香易粉融。好向晓光垂露看,杨妃梳洗出唐宫。

露夕梨津饱,霜天蟹甲肥。

一气冲融转大钧,四时舒卷见全身。若云春向晨钟断,须信诗人未识春。

鱼复浦上石累累,恰似侬心无转回。船归莫道上滩恶,自牵百丈取郎来。

逾浃秋旸已望云,芭蕉一夜慰愁人。阴阳各有时中处,不可相无似两轮。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玉砌标鲜,雪园风致,似曾相识。蝉锦霞香,乌丝云湿,吹渴蟾蜍滴。青青白白,关关滑滑,寒损珠衣狂客。尽声声、不如归去,归也怎生归得。含桃红小,香芹翠软,惆怅宜城山色。百折浮岚,几湾流水,那一些儿直。落花情味,露花魂梦,蒲花消息。抚纤眉,织乌西下,为君凝碧。

万里归来卧白云,蚍蜉撼树政纷纷。大儿文举知何在,巨擘於陵亦谩云。空洞能容数百辈,蒙胧如见二三分。小槽谁有真珠滴,径觅吾徒作半醺。

旧时日月,旧日山川。东西不易,南北不迁。水云杂杳,龙象骈阗,古佛家风尚俨然。雨过千林开以幄,月临双沼浸银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