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醉后率尔(三首)〗

白头儒生何所作,独把尘编海边坐。
上书格君事已晚,杀贼救民力尤懦。
四十无闻五十来,不如牛马空长大。
¤

作品评述

《大醉后率尔(三首)》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儒生,他坐在海边,手中拿着一捧尘土,心事重重。他曾经上书给国君,但时机已晚;他渴望为民除害,但自己的力量却显得脆弱无力。在四十岁时他还无名无声,五十岁已经到来,却发现自己的成就远远不如那些牛马般平凡的生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白发儒生坐在海边,抓着一捧尘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无奈。白发的儒生象征着岁月的磨砺和沧桑,他的心情沉重而苍凉。他曾经上书给国君,但时机已晚,暗示着他的意见和建议未能得到重视和采纳。他渴望为民除害,但他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乏力无助。四十岁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五十岁已经到来,他发现自己的成就远远不如那些平凡的牛马,表达了他对自身的无奈和迷茫。

《大醉后率尔(三首)》通过描绘一个儒生的境遇,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中所表现的诗意是对于人生的无奈和自我价值的思考。袁凯以儒生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思考和共鸣的力量。

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忧愁和无奈。通过对袁凯儒生形象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身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它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呈现了一种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切。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议题,对于当代人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诗词推荐

蔬肠那著一星愁,但觉春眠粥似稠。梦外寻盟何处是,荻洲稚子绿排头。

家在宋墙东畔住,流莺时送芳音。窃香解佩两沈沈。都缘些子事,过却许多春。日上花梢初睡起,绣衣闲纵金针。错将黄晕压檀心。见人羞不语,偷把泪珠匀。

曾怜古调背同时,廿载心期老曲师。为是唱情听不得,鬓边先着几茎丝。

车马东城咱,芬芳数里尘。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秋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语,劲气萧萧入短襟。

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

哀平外立国权分,只为当时乏嗣君。试问莽新谁佐命,最应飞燕是元勋。

鼎湖龙远,九祭毕嘉觞。遥望白云乡。箫笳凄咽离天阙,千仗俨成行。圣神昭穆盛重光。宝室万年藏。皇心追慕思无极,孝飨奉烝尝。

大初分气入三才,诗与吾生一处来。胸次融教成乐国,笔头点出是春台。摘君句眼诗三复,撩我吟肠月久回。机械相投意相得,交盟不结自陈雷。

春梦复春梦,梦好不知春。只有双蝴蝶,怜他梦里人。

红酣紫腻不胜春,肯上先生垫角巾。芳草醉眠今老矣,惜花心在怕花嗔。

甚矣频频醉,神昏体亦虚。肺伤徒问药,发落不盈梳。恋寝嫌明室,修生愧道书。西峰老僧语,相劝合何如。

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虚晕入池波自泛,满轮当苑桂多香。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玉郎。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三三两两舞春暄,玉翅香须更可怜。拂草巡花情未定,又随风絮过秋千。

君当民社戴星游,我玩箪瓢守故丘。袂自此分何所憾,学无与讲是吾忧。圣心未可窥觇得,道体难从寡陋求。鳞翼元无南北间,时推绪论发蒙不。

南方一佛放圆光,散作阎浮檐蔔香。便把此花为赞祝,更将何物献休祥。建中圣主平平荡,锡福明王简简穰。共喜太平今有象,新年好上万年觞。

晚树春归后,花飞鸟下初。参差分羽翼,零落满空虚。风外清香转,林边艳影疏。轻盈疑雪舞,仿佛似霞舒。万片情难极,迁乔思有馀。微臣一何幸,吟赏对寒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