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兴隆寺分韵

万里烟城暮,相逢老衲衣。
盘餐无肉食,生计有柴扉。
病骨春仍健,浮名静觉非。
纷纷明日事,潦倒夜深归。

作品评述

《饮兴隆寺分韵》是明代诗人韩邦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万里烟城暮,相逢老衲衣。
在这万里烟尘笼罩的城市,夕阳将西斜,我与一位身穿老僧袍的人相遇。

盘餐无肉食,生计有柴扉。
我虽然没有丰盛的饭菜,但生活仍有温暖的柴火炉灶。

病骨春仍健,浮名静觉非。
尽管我身体有疾病的困扰,但在春天的气息中我仍然感到健康,我深知虚浮的名利并不真实。

纷纷明日事,潦倒夜深归。
明天的琐碎事务纷至沓来,夜深人静时,我只能沉浸在自己的悲凉中归去。

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烟尘弥漫的城市,以及作者与一位老僧的相遇,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将自己的境遇与世俗的浮华进行对比,呈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态度。诗中的“盘餐无肉食,生计有柴扉”表现了作者的简朴生活和满足于现实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物质贫乏的困境。另外,诗中的“病骨春仍健”表明作者在身体疾病的折磨下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世俗喧嚣中的孤独与无奈,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淡泊相结合,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这种对物质贫乏和身体疾病的描写,以及对追求真实和内心自由的呼唤,给人以深思和共鸣。整首诗以平实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世俗的思考与超脱。

诗词推荐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更远不过三埂里,或有攻围或鏖击。

江郊葱曨,云水蒨绚。碕岸斗入,洄潭轮转。先生悦之,布席闲燕。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布袋打开,拄杖拈起。去也由你,住也由你。

闻说巴陵好,楼高占古城。湖光千顷白,山色一螺明。赤壁沈沙戟,苍烟老树精。好诗收拾取,寄我尉离情。

乐叟干将剑,锋铓凛不收。之人独和厚,与世极沉浮。淑气长三月,高怀自九秋。洞门元不锁,依旧少从游。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寂寂山水郡,依依今古名。斯人同化尽,系缆旧台倾。汀树烟中没,寒禽沙际鸣。无人坐垂钓,永念彼平生。

我生聊自乐,人意适相随。郊外有行处,春中无倦时。虽知攀折苦,未觉燕游衰。更欲添桃李,初心不在兹。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黄黍秋正熟,黄鸡秋正肥。此物剧易致,古人多重之。可以迓宾友,可以奉亲闱。有褐能卒岁,此外何足为。

一旗初试蜀山春,团銙谁论蔡与丁。更出苦言浇谏味,世间醉梦合俱醒。

汉衩帷幄有真儒,五百余人辙予卢。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

移家近汉阴,不复问华簪。买酒宜城远,烧田梦泽深。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石佛如今安在哉,至人无往亦无来。山僧顾欲谈遗迹,说道空岩闭不开。

苏堤一带柳阴长。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妒蝶长成伴,伤鸾耐得孤。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弄眼难降柳,含茸欲斗蒲。生凉云母扇,直夜博山炉。翡翠交妆镜,鸳鸯入画图。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猿渴应须见,鹰饥只待呼。银河正清浅,霓节过来无。

博洽倾当世,江东孔子儒。荒墟访遗庙,老稚辄名呼。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唤渡牂牁瘴水滨,严关关外又逢春。神仙富贵俱何在,且作全家出岭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