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隐高峰塔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装。
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
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
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
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
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仿徨。
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作品评述

《游灵隐高峰塔》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装。
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
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
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
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
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仿徨。
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登上灵隐高峰塔游览的情景。诗人在高塔上观赏着秋天未衰的火云,感受着初旦的凉爽。山谷中的雾气弥漫,掩映着奇特的石头和郁郁葱葱的草木。苏轼感激与他一同前来的伙伴,长期以来一起游历山水之间。他们相互鼓励,告诫彼此要踏实前行,因为前方的路既高又长。他们攀爬古松,感叹山石形状独特,仿佛看到了龙、蛇、牛和羊的形象。渐渐地,他们听到了远处钟磬的声音,飞鸟纷纷下降。然而,当他们进入高塔的门口时,只见一片茫茫云海,一片虚无。此时,苏轼只看到一个聋哑的道士,老了又病,忍饥挨饿。他询问道士的年纪,但道士只是笑而不答,只指着自己的穴居和藜床。苏轼心知道士已经没有回头的意愿,他想要离开,但又感到迷茫。最后,苏轼送给道士一块布,向他告别。如今,这一年的天已经早早降下了霜。

赏析:
《游灵隐高峰塔》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轼登上高峰塔的经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如火云、雾霏、草木香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临其境的情感。同时,通过与同伴相伴游览的描写,强调了友谊和相互鼓励的重要性。然而,当苏轼进入高塔后,却只见到一个聋哑的道士,这种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通过描写道士的境遇,暗示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最后,苏轼送给道士一块布,并表达了对道士的敬意和祝福。整体上,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和人情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物描写:诗中描绘了高塔上的火云、秋凉、雾气和草木香,这些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秋天的氛围,给人以美感和宁静之感。这些景物的描绘也有助于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友谊和相助:诗中提到了与苏轼一同游览的伙伴,他们相互鼓励、劝告着要踏实前行。这种友情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在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团结的力量。

3. 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中描绘了道士的境遇,他老了又病,生活艰辛,忍饥挨饿。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挫折。通过对道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并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4. 离别和归途的迷茫:诗的结尾,苏轼送别道士,表达了离别之情。他感到归途的迷茫,不确定自己的前方之路。这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体现了人生中常常面临的选择和困惑,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探讨了自然、人情和人生的主题。它展示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禁中迟日照南荣,瑞木联祥耀国经。合干旧临宫槛密,交柯重接帝梧青。华平对植行侵陛,若木相辉影满亭。况是斋心延贶地,愈昭天意答惟馨。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

不学炎凉不自谋,动和权势作仇仇。笔锋带怒摇山岳,剑气衔冤射斗牛。龙虎榜中当擢第,麒麟阁上合封侯。功名未入男儿手,谁肯甘为郡督邮。

征夫天一涯,醉赠别吾诗。雁迥参差远,龙多次第迟。宁歌还夜苦,宋赋更秋悲。的的遥相待,清风白露时。

大师新谣十五州,残春摸石是遨头。氲氲喜气随民遍,冉冉风光尽日流。野俗只知观燕赏,主人非独为嬉游。晚回都骑箫鼙引,观稼郊原亦暂留。

少贱足可喜,险阻更尝之。为亲谋斗粟,无意出竞时。缅焉效一官,报国方在兹。宁当不恤纬,对酒怀忧疑。学道恨力浅,中遭世网持。

不须回首汉皋亭,白发愁催却易生。好梦先依鸾仗去,此身聊伴剑云行。随辀芳草真无赖,送客黄鹠似有情。故国要知何处是,望湖楼下锦衣城。

天基佳节後。又诗咏嵩生,贤歌天佑。千龄运非偶。庆一堂风虎,云龙感召,相门华胄。盛少屈、一钱太守。听吏歌、一迳棠阴,民颂两岐麦秀。知否。海峰天柱,道骨仙风,总天所授。席虚机右。金瓯下,署名久。伫泥封飞下,沙堤归去,指日家声复旧。年年献、金鉴千秋,玉卮万寿。

乱山深处。雪拥溪桥路。晓日乍明催客去。惊起玉鸦翻树。翠衾香暖檀灰。一枝想见疏梅。凭仗东风说与,画眉人共春回。

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粉腻黄丝蕊,心重碧玉钱。日浮秋转丽,雨洒晚弥鲜。醉艳酣千朵,愁红思一川。绿茎扶萼正,翠菂满房圆。淡晕还殊众,繁英得自然。高名犹不厌,上客去争先。景逸倾芳酒,怀浓习彩笺。海霞宁有态,蜀锦

相人何似相山难,惭媿渠侬眼不寒。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卧病十四五,秋来身自轻。已拚不籍在,宁复可怜生。每笑隐者传,尚存身后名。灌园聊日力,分药且交情。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仲蔚蓬蒿宅,宣城诗句中。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寒葅书万卷,零乱刚直胸。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

身世如浮云,百年一飘忽。古人事业在,已腐藁里骨。惜哉薰风亭,劲翰俨突兀。想当挥洒际,浩气涨溟渤。迄兹变故后,同好亦泯没。散帙落危睇,作亭焕新揭。超然盛德后,清芬念贻厥。亦闻爽垲地,山水皆秀发。旷荡敞遐眺,葱蒨罗翠樾。胜游集簪履,有酒备百罚。异时太真园,绛树

旧田庐我先人业,某水丘吾童子游。有杞菊姑安甫里,无蒲萄可博凉州。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歛勤人功。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花开归去客在船,人道云安有杜鹃。峡山无路续百丈,胡猕上树拊联天。

海岸孤绝处,晴沙露远汀。潮花人鬓白,山色佛头青。夕照雌黄笔,秋烟水墨屏。天空杉月冷,鹤梦几回醒。

曾与毛刘共学丹,丹成犹未了情缘。玉皇敕赐西湖水,长作西湖月水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