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锡山尊贤祠》
拼音和注音
zhǎng shǐ cí táng hǎi yì yú , zhū jūn jīng shuǎng yè cháng jù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祠堂:1.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宗的厅堂。存放有家谱和祖先牌位等。2.旧时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共同祭祀生前有功德的人的庙堂。如成都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上海有祭祀黄道婆的黄母祠等。
诸君:1.各位。2.古称年长的男女为诸君,年轻的男女为吾子。
一隅:1.一个角落:~之地。偏安~。2.偏于一方面的:~之见。
长史: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长史祠堂海一隅,诸君精爽夜常俱。
悬知震泽珠来往,莫问东峰锡有无。
前辈风流开俎豆,南朝伏腊见枌榆。
何人不羡秦公子,血食贤哉二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