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宣律和尚袈裟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

作品评述

咏宣律和尚袈裟

共覆三衣中夜寒,
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
畦里尘飞叶相残。

中文译文:

一共覆盖三件袈裟,中夜寒冷,
穿起来时并不能温暖寺庙。
无法像龙宫那样,盖覆下底,
在畦里,尘土飞扬,落叶相互残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希复所作,描写了一位名叫宣律和尚的僧人的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人的衣物,用来示众身份,意味着入佛门从事修道的人。诗中描述了宣律和尚的袈裟共覆盖了三层,但寒冷的夜晚并不能给他带来温暖,说明宣律和尚修行的道路并不轻松。他披着袈裟,虽然在僧坛上不停地念经,但他心里并没有得到安宁。无法覆盖下底像龙宫那样,显示了宣律和尚在修行道路上的不足和努力尚未达到的高度。

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了宣律和尚袈裟的凄凉和寂寞之感,以及佛教修道者一路坎坷的境遇。另外,诗中提到的畦里的尘土飞扬,叶相互残残,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种种艰辛、逆境和世俗纷扰。

这首诗通过宣律和尚的袈裟作为一个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宗教和修行道路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命运的反思。通过简单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张希复(生卒年不详),唐人张荐之子,字善继,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一作镇州常山(今河北正定)人。登进士第。武宗会昌三年(八四三),与段成式同官于秘书省。后官河南府士曹、集贤校理学士、员外郎。事迹据《樊川文集》卷七《牛公墓志铭并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旧唐书》卷一四九《张荐传》、《太平广记》卷一八二《许道敏》。

诗词推荐

六论不知出处。写得乌梅几字。圣恩广大如天,也赐束帛归去。

影事兰皋断水前,孤鸿落照尚依然。凄凉旧曲逢人唱,一段风情恼少年。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知山不厌,高处更营亭。对面开诗景,当空列画屏。药生香草异,盖结古松灵。见说师斋暇,时来此读经。

唐朝图马谁第一?韩幹妙出曹将军。此图无乃幹所作,世上有若真空群。双瞳精荧两耳立,兰筋束骨皮肉急。何年霹雳起龙池,五花一团云气湿。当年天子少马骑,远求乌孙诏写之。即今内厩多如蚁,纵有骐驎画者谁?

饭馀临槛数龟鱼,蛙黾跳浪亦任渠。笼寄双凫古灵去,不因羽客换鹅书。

烧灯已过禁烟前。春信递相传。柳暗乍迷津路,花暄欲照江天。天涯宾主,相逢老矣,一笑欢然。晚岁许同庐社,西风不买吴船。

浔阳名郡敢言支,最近江山左右之。松盖前倾浑似故,诗兵捷出愈称奇。案头朱墨无多事,亭面东风足四时。相与平分剩遗爱,未饶白傅去时思。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谁作春山新幛子,尖峰为笔天为纸。近看点缀八九山,山外远山三万里。纸痕惨淡远山昏,上有长松青到云。自嫌松色太青在,旋拈粉笔轻轻盖。须臾粉淡松复青,至竟远山描不成。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

得友宁论少,登门不愧迟。交游今有几,襟袍独相期。笑我方椎钝,如公政骤驰。我今怀旧意,不敢爱于诗。

小筑清溪尾,萧森万竹蟠。庵庐虽偪仄,庭户亦平宽。摘果观猿哺,开笼放鹤盘。澹然还过日,无处著悲欢。

文华端国本,潜泽被寰区。云绕星辰剑,春回造化炉。变通周典礼,宽大汉规模。厌世嗟何早,苍生泪欲枯。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林泉萧酒逸平生,不识人间宠辱惊。美质自全荆璞贵,嘉名长共洛波清。身虽贫约非原病,诗为穷愁似孟精。命驾高踪久无继,一时风义独归程。

一重溪。两重溪。溪转山回路欲迷。朱阑出翠微。梅花飞。雪花飞。醉卧幽亭不掩扉。冷香寻梦归。

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何事无心见,亏盈向夜禅。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朋中和影一样飞。你云中声嘹亮,我枕上泪双垂。雁儿我你争个甚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