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秀才下第东归

东归多旅恨,西上少知音。
寒食看花眼,春风落日心。
百忧当二月,一醉直千金。
到处公卿席,无辞酒醆深。

作品评述

《送常秀才下第东归》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归多旅恨,西上少知音。
寒食看花眼,春风落日心。
百忧当二月,一醉直千金。
到处公卿席,无辞酒醆深。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常秀才东归的送别之情。诗人在送别的过程中,感叹东归的旅途多有辛苦和遭遇不如意之事,而在西方的行程中却缺少知音相伴。他在寒食节时看花,却因思念东归者而模糊了眼睛,春风吹落的夕阳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诗人表示自己有许多忧愁,它们都发生在二月份,而只需一次酒醉,花费千金的酒席,便能暂时忘却这些忧愁。无论到了哪个地方,都有官员和贵族的宴席,诗人却无需推辞,只需深饮酒,尽情痛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作为送别者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东归的描述,表达了旅途辛苦和得不到知音的困境。他在寒食节看花时,内心充满了思念之情,而春风吹落的夕阳更加凸显了他的心情沉重。诗中的“百忧当二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烦恼,而“一醉直千金”则是他寻求暂时遗忘痛苦的方式。最后两句表明无论在哪个场合,诗人都能无拘无束地畅饮,将自己的情感倾诉于酒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通过对旅途和离别的描绘,诗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苦楚和无奈,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之情。与此同时,诗人也展示了自己豪爽豁达的性格,不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地享受美酒,将忧愁抛诸脑后。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磴道穿乔木,危亭喜杖藜。郊原春树暗,井邑暮烟低。日没牛羊下,山空鸟雀啼。超然尘世外,身与白云齐。

盘石走新萝,飞流下层巘。抱琴如有期,心与孤云远。鸟来天际微,林光澹将晚。受此松气清,坐啸不知返。

下直归来阆苑游,椒风高转紫云楼。冰盘纹簟清薰细,卷上珠帘白玉钩。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南山陡绝石门峪,西岭斜通乱石滩。敢勇近闻堪一战,莫教容易近长安。

江外三千里,人间十八年。此行谁复见,一鹤上辽天。

袁梅岩,名不详。朱熹曾荐释志南至袁处。事见《诗人玉屑》卷二○。

金勒雕鞍騕褭才,何须论价买龙媒。总拚乐土千人产,蹴踏沙场万里开。

饿死因细腰,半额由广眉。是知风化速,有类形影移。时人走功名,我辈陈诗书。虽病勿是疚,虽贫勿自悲。

时近清和气愈浓,雨催花实喜晴风。篱边点点如钱大,尽是青青间绿红。

旅怀秋兴正无涯,独倚危楼四望赊。谷变陵迁何处问,满川空有旧烟霞。

重位经三入,高年过七旬。有言皆为国,无日不忧民。温树萧萧影,甘棠漠漠春。遥知神德庙,配飨更何人。

午思昏昏不肯醒,倦投竹枕睡难成。晓然有梦疑非梦,听得人声及水声。

群云雨事毕,振旅不复阵。扫天无一尘,千里还绿润。晨朝大明贺,沙路万蹄印。朝光泛翠瓦,佳气去人近。颇避斧扆尊,侑膳饭龙笋。愿君爱物心,从此至尧舜。

星斗垂天月淡明,九衢歌鼓乐升平。当时常侍传呼处,只有荒陂凫雁声。

宦情一片莫云浮,归兴双溪春水流。惜别长官携酒盏,送行诗友候津头。人方挟弹窥黄雀,我不知机愧白鸥。数夕打篷风更雨,并无明月载空舟。

霜叶飞梁苑,风樯指上饶。江山应有助,别恨寄兰苕。

山缭平湖,寒飙扬、六英纷泊。清镜晓、倚岩琪树,挠云珠阁。窈窕缯窗褰翠幕。尊前皓齿歌梅落。信醉乡、绝境待名流,供行乐。时易失,今犹昨。欢莫再,情何薄。扁舟幸不系,会寻佳约。想见徘徊华表下,个身似是辽东鹤。访旧游、人与物俱非,空城郭。

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与江俱逝。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未辨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