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开元寺楼(一作宿开元寺西楼闻歌感赋)

谁家歌袅袅,孤枕在西楼。
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
日出应移棹,三湘万里愁。

作品评述

宿开元寺楼(一作宿开元寺西楼闻歌感赋)

谁家歌袅袅,
孤枕在西楼。
竹色寒清簟,
松香染翠帱。
月移珠殿晓,
风递玉筝秋。
日出应移棹,
三湘万里愁。

中文译文:

我听到一首家中歌声袅袅,
独自躺在西楼的枕头上。
竹子是寒冷而清晰的褥子,
松香染上了翠绿的帷帐。
月亮从珠宫移过来,黎明破晓,
风儿将秋天的玉筝传递着。
太阳升起来了,它将船桨升起,
长江的万里之遥都充满了愁绪。

诗意和赏析:

本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描述:第一部分描述了楼上听到的歌声和作者独自在楼中的忧愁心情;第二部分描写了天亮,风儿传来了玉筝的声音,太阳升起来了,作者的思绪沉重。

整首诗以描写楼中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的孤寂和忧愁。歌声袅袅,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增添了诗人寂寞的气氛。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用寒冷的竹色和松香来装饰诗中的环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整首诗用着一种独特的描写手法,通过物象的选择和排列,将诗人的心情表达得非常鲜明而深刻。

宿开元寺楼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传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通过美妙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诗人以简洁凝练的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描写中,使得整个诗篇都充满了深切而压抑的情感。在文人士大夫中很有名气,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情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作者介绍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歷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因以名其集。集二卷,今编诗十一卷。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珪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诗词推荐

觱沸槛外泉,远出天柱阳。清音映空谷,潜波涣寒塘。昔人养灵芝,长年此山旁。金骨换玉髓,素虬朝紫皇。尚余浴丹池,神光透扶桑。蓬莱几扬尘,兹泉日泱泱。我愿涤世纷,朗咏三元章。手持北斗杓,下酌流霞浆。

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尝重连山象,不数秋风辞。龙腾与虎变,狸豹复何施。我穷真有数,文字乃见知。闻君射策日,妙语发畴咨。一日喧万口,惊倒同舍儿。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苦言如药石,瞑眩终见思。屈伸反覆手,独于君可疑。四门方穆穆,行矣及此时。

管磬升,坛芗集。上公进,嘉币执。信以通,僾如及。恢帝功,锡后邑。四维张,百度立。绵亿载,邈难挹。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中原岂天下,尺土不能归。

体若虚空勿涯岸,通身是口说得半。三种病人也会医,灯笼露柱常相伴。

病身兀兀意昏昏,急挂东窗避夕矄。坐看云生还有雨,忽然雨止并无云。

风落松梢雪,山收竹外烟。清吟凝醉眼,独立耸新肩。

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在昔鸿渐宅,当年东野诗。两贤虽可象,二士岂难追。汩汩泉鸣谷,青青竹守墀。平生志独往,晚岁敢乖期。

谩夸三岛冠灵鳌,咫尺在冈去靡劳。若使南阳人独卧,风云宁隔海山高。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廛市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管堂无事启丹经。香烟袅,慧灯明。声和流玉音清。云收绝雾敛,眄平一色瑶池净。洞天玄照瑞光凝。分明见,豁然惺。回眸返入道圆成。便忘形羽化,虚皇付我天符令。

半夜开门雪满坡,清吟无奈玉人何。人间路与红尘隔,天上春随翠辇过。灵吹下时神语寂,琼楼高处晓寒多。笙箫本是虞廷乐,不为秋风遣棹歌。

午庭栩栩花间蝶。翅添金粉穿琼叶。曾见羽衣黄。瑶台淡薄妆。醒来魂欲断。掺掺芳英满。梦里尚偷香。何堪秋夜长。

酒薄仅饮湿,歌长欲泪垂。人皆有兄弟,我独困乖离。苦乏田园计,初非干谒资。途穷与计拙,千载少陵诗。

平明雾霭雨初晴。儿子敲针钩成。香饵小,茧丝轻。钓得鱼儿不识名。

穷居稀出入,门户满尘埃。病少闲人问,贫唯密友来。茅斋从扫破,药酒遣生开。多事经时别,还愁不宿回。就林烧嫩笋,绕树拣香梅。相对题新什,迟成举罚杯。

忆过梁溪宅,于今向廿年。赋诗清珣阁,试茗惠山泉。夜雨牵离梦,春云黯远天。乡情与离思,看画共茫然。

渭水侯多失旧封,平原池馆乱来空。青青石上何人赏,孤映暮山风雪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