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起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作品评述

《舟中夜起》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风萧萧吹菰蒲,
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
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
船头击鼓还相呼。

中文译文:
微风萧萧吹拂菰蒲,
打开门望见雨下满月湖。
舟人与水鸟同梦境,
大鱼受惊奔腾如狐狸。

深夜中人们彼此疏远,
我独自欢乐于影子中。
暗潮涌动湖中浅滩,
月落时柳树上悬着蜘蛛。

此生匆匆在忧虑中度过,
美好的景色转瞬即逝。
鸡鸣钟声传来百鸟四散,
船头击鼓回应着彼此呼唤。

诗意和赏析:
《舟中夜起》通过描绘夜晚在船中起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苏轼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中的微风吹拂菰蒲、雨下满月湖,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舟人与水鸟同梦、大鱼惊跃如狐狸,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灵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中的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自欢乐于影子中,表达了苏轼对社会疏离感的抒发。他在这个深夜中,追求独处的自由和快乐,与自然相伴,不受他人干扰。

诗中的暗潮涌动湖中浅滩、月落时柳树上悬着蜘蛛,通过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和变幻。这些景物的出现,也可以被视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增添了诗词的意境。

最后两句“此生匆匆在忧虑中度过,美好的景色转瞬即逝。鸡鸣钟声传来百鸟四散,船头击鼓回应着彼此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思考。生命如此短暂,美好的景色和愉悦的时刻转瞬即逝,而时间的流逝如同鸡鸣钟动,百鸟四散。然而,船头击鼓的回应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呼唤和相互关怀,也表达了苏轼渴望与他人共同面对生活的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在细腻描绘中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舟中夜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呈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意境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试问谢庭兰与芝。根花何似接花奇。琼蕤不自香闺种,桂种当从月地移。须信祝螟成蜾蠃,那须梦虺及熊罴。夜来梦报蟾宫籍,新注江家五岁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昔年花发要人催,今日无人花自开。犹有园丁怜国色,时容闲客借看来。

破晓初惊失旧山,瑶台化出坐中寒。江心冻合愁蛟蜃,匣里冰生吼镆千。门闭洛阳人迹绝,指穿东郭履痕乾。凤池不比梁园客,咳唾珠玑落玉盘。

王国风尘暗,仙山景物新。龙宫逾紫禁,鹤寓远朱轮。冰融溪上日,花发洞门春。一似桃源路,从今学避秦。

桐实离离楸带长,玉鞭骄马度垂杨。黄茆野店人争看,篱上红眉粉额妆。

五云缥缈。朝退金门晓。归未稳,传宣到。龙楼陪夕宴,凤沼吟春草。人间世,谁知自有蓬莱岛。一杯宜劝了。换得天颜笑。人不老,春长好。从今千百岁,总是中书考。瑶池会,金盘剩荐安期枣。

五首新裁翦,搜罗尽指归。谁曾师古律,君自负天机。圣后求贤久,明公得隽稀。乘秋好携去,直望九霄飞。

北山结斋处,爽垲非嚣沙。开轩寻丈间,四座情誾誾。君无挟长态,我亦忘等伦。终朝究道艺,得趣何其真。一从分携去,声迹如参辰。相望远十舍,诲席无由亲。秋高鳌峰秀,得助尤清新。明珠不分锡,何以尉吾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

枝南枝北玉初匀,夜半颠风卷作尘。春梦都无三日好,一冬忙杀探梅人。

三江郡东北,古戍郁嵯峨。渔子船浮叶,更人鼓应鼍。年丰坊酒贱,盗息海商多。老我无豪思,悠然寄醉歌。

独笑坐鞍自课诗,江云雨树两依依。客怀生怕西风恶,才入秋来便赋归。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乖期方积思,临酒欲拌娇。莫以采菱唱,欲羡秦台箫。

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东南西北门相对,无限轮鎚击不开。

临歧约共屠苏酒,及饮屠苏汝未归。纵使举头瞻日近,可堪返顾见云飞。索长安米难淹久,回剡溪船果是非。别后安书如束笋,眼穿新岁雁来稀。

荷衣说艺斗心兵,前辈须眉照座清。收拾遗闻归一派,百年终恃小门生。

淞租一百五十万,比似他邦十倍过。不是乘除嬴缩妙,催科下下阱人多。白■红鲜百万艘,张侯三法独称优。黄堂赏罚明惩劝,彩帐旌功第一寿。道不拾遗户不关,田莱尽辟驿桥完。金陵天使如相问,此是薄乡好宰官。风云有路开骐骥,枳棘无巢宿凤凰。东阁相君为座主,便从玉笋立朝班。

度月阻相寻,应为苦雨吟。井浑茶味失,地润屐痕深。鸟背长湖色,门间古树阴。想君慵更甚,华发昼方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