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作品评述

【注释】:
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元年(1174)初春作的。当时叶衡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据《景定建康志 》叶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帅建康,二月即召赴行在,后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词里称“丞相 ”,是后来加上去的。作者此时三十五岁,归国已经有十二年了,岁月流逝但他的壮志未酬,登高登远,自然就感慨万千。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如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 。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为什么对叶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绘呢?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 ,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 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怎能不讴歌感激呢?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那么它们又何尝不象冲锋陷阵的铁骑呢?词人是多么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呵!可惜,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 。“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 。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 ?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与愁何干?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 ,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 ,“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 ”,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参阅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何其激愤,何其忧愁!以至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胸中积郁如此,则登赏心亭之所见所感都无非“献愁供恨”而已。由于可见,在《菩萨蛮》之中亦饱含着词人之愁,英雄之泪。某些喜剧会使有心的观众在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 。笑和眼泪,岂不是似乎矛盾却又融合无间吗?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六驳食猛虎,耻从驽马群。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长策扫河洛,宁亲归汝坟。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菩萨

阁临偏险寺当山,独坐西城笑满颜。四野有歌行路乐,五营无战射堂闲。鼙和调角秋空外,砧办征衣落照间。方拟杀身酬圣主,敢于高处恋乡关。

菩萨

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人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三年不顾东邻女,二顷方求负郭田。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斸龙泉。

菩萨

新交胜旧交,生别犹死别。饥魂散欲飞,愁肠郁以结。去信诚两难,主客新握别。家山杳何许,千丈高巀嶭。试登黄甘望,百里见积雪。我甔无储粟,我箧无重褐。妻孥幸团栾,忘此饥与渴。倚君为大厦,顾我颜色悦。无家未易归,无产难久歇。乡校著我名,免在编氓列。麦田望有秋,桑叶

菩萨

是与不是,好看棬{左衤右贵}。似抑似扬,难兄难弟。纵也彼既临时,夺也我何特地。金锡一振太孤标,绳床三绕闲游戏。丛林扰扰是非生,想像触髅前见鬼。

菩萨

青城结云巢,拟住三千年。御风偶南游,万里栖紫烟。翠裘绿玉杖,白日凌青天。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朝咏阴阳歌,暮诵道德篇。玉童持碧简,笙鹤来翩翩。海边武夷山,小留赏宿缘。火食非所乐,巾褐常翛然。清时未免出,颇息世俗传。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

菩萨

我家南山中,柴门别经久。不知今春来,新添几株柳。清江闲钓竹,鸥鹭还来否?对此忽相思,长歌独搔首。

菩萨

棹转溪回生面开,此峰竟作别峰猜。云堆石路迷山脚,忽听鸡声缥缈来。

菩萨

寂寂曙风生,迟迟散野轻。露华摇有滴,林叶袅无声。暗剪丛芳发,空传谷鸟鸣。悠扬韶景静,澹荡霁烟横。远水波澜息,荒郊草树荣。吾君垂至化,万类共澄清。

菩萨

初传岩谷声犹静,乍转松篁韵更清。莫遣幽人破幽梦,梦中荣辱一般轻。

菩萨

投老殷勤向物华,风前犹欲拾余花。更将梦逐残红去,遍入长安百万家。

菩萨

可勉者行,可信者言。可委者命,可托者天。

菩萨

水绕门墙竹绕堂,满窗春绿更山光。坐来苔藓侵衣润,吟处松花落砚香。汀鹭双双翻乱石,溪风袅袅弄修篁。游人暂得幽闲趣,时带茶烟下上方。

菩萨

儒雅皆传德教行,几崇浮俗赞文明。龙门昔上波涛远,禁署同登渥泽荣。虚散谬当陪杞梓,后先宁异感生成。时方侧席征贤急,况说歌谣近帝京。

菩萨

金风玉露,正清秋初霁。天上星郎夜游戏。喜鹊儿、向织女报佳期,停机杼,草草便谐欢会。情深悄无寤,云雨须臾,刚被鸡人早惊起。念岁岁年年,今夕之前,两下里、千山万水。到今夕、相逢又匆匆,愿地久天长,永无抛弃。

菩萨

词客携文访病夫,因吟送别忆湘湖。寒消浦溆催鸿雁,暖入溪山养鹧鸪。僧向月中寻岳麓,云从城上去苍梧。君归为问峰前寺,旧住僧房锁在无。

菩萨

方舟追送愧情新,水宿风餐两日程。欹枕清滩醒醉梦,此中强半是离声。

菩萨

钟山祠庙岿然存,凭吊湖湘烈士魂。马革裹尸男子志,鸾刀祭膟圣明恩。弓旌夜动神依户,萧鼓春祈福满门。万世游人应指点,血殷篙眼古时痕。

菩萨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菩萨

满楼明月调云和,五十弦中急雨过。彩凤拂衣鸣翠竹,素鳞鼓鬣出寒波。凄凉楚客新愁断,清切湘灵旧怨多。一曲更沉人已静,江头云挂缘嵯峨。

菩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