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袁宏道的《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其四)》
拼音和注音
sān fú zì rán xiāo shǔ qì , hé yòng shēn shān jiā shù lí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暑气:暑气shǔqì盛夏的热气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水浒传》
深山:山里山外距离远、人不常到的山岭:~老林常有野兽出没。
自然: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何用:为什么。凭什么;用什么。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
树林: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三伏:1.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2.特指末伏。
消暑:消暑xiāoshǔ消夏;去暑。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原诗
松棚不阔浓浓阴,池沼不宽滟滟深。
宾朋不众尽同心,言语无多足知音。
三伏自然消暑气,何用深山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