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元稹的《有鸟二十章(其十八)》
拼音和注音
yǒu niǎo yǒu niǎo míng yīng wǔ , yǎng zài diāo lóng jiě rén yǔ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鹦鹉: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2.比喻有才之士。3.指鹦鹉杯。4.指鹦鹉洲。5.指汉袮衡所作《鹦鹉赋》。
解人:解人jiěrén善解人意的人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世说新语·文学》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原诗
有鸟有鸟名鹦鹉,养在雕笼解人语。
主人曾问私所闻,因说妖姬暗欺主。
主人方惑翻见疑,趁归陇底双翅垂。
山鸦野雀怪鹦语,竞噪争窥无已时。
君不见隋朝陇头姥,娇养双鹦嘱新妇。
一鹦曾说妇无仪,悍妇杀鹦欺主母。
一鹦闭口不复言,母问不言何太久。
鹦言悍妇杀鹦由,母为逐之乡里丑。
当时主母信尔言,顾尔微禽命何有。
今之主人翻尔疑,何事笼中漫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