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振武张尚书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作品评述

《送振武张尚书》是一首唐代王建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回天转地是将军,
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
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
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
威声直到海西闻。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送别名叫张尚书的振武将军而写的。诗人将张尚书形容为回天转地的将军,意味着他的英勇威武能够扭转战局。他支持春宫上升到高高的云端,这里可以理解为他的军功卓著,威望日益提升。虽然他对待部下恩情深厚,如同亲骨肉一般,但他的军功名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

诗中提到将军收集了大量勇士,填满了兵员的名录,意味着他拥有强大的军力。他并不向边境少数民族夺取马匹,可能是指他不依赖外族的支持,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军队。

诗人还提到将军在闲暇时会去单于台下狩猎,意味着他的声威和威望传到了遥远的西海地区,显示了他的统治力和威严。

赏析:
这首诗词以豪放的笔调赞美了张尚书的军事才能和威武形象。通过回天转地和扶助春宫上云的描写,将将军的英勇和功绩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诗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将军的威严和军功得到了强调。

诗人还通过将军不向边境少数民族夺取马匹的描写,展现了将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意味着他不依赖外力,而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军队实力。最后提到将军的声威传到了遥远的海西,显示了他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整首诗词气势磅礴,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敬意,展现了当时唐代将领的英勇和威武形象,同时也体现了王建善于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的艺术特点。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功名晚更为余事,灾异初尝出至言。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斯文未丧如繇我,后代当知李仲元。

闰馀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外间盾日正相仇,忽有清风起笔头。坐对不知三伏热,起行如与七贤游。洗空京洛尘埃气,化作江南水石秋。我有一溪恰如此,因君思去理扁舟。

九日清尊要及辰,谁令形迹滞瓯闽。饶阳城畔趋庭子,长乐坡前入幕宾。并倚门闾吾二老,相求原隰汝三人。借令不共黄花酒,莫与西风作后尘。

孤影徘徊且月中,流离满贮酒如空。东皇太一应来下,笑指梅花一信通。

闻道星轺税鞅鞿,朋游相继款斋扉。正当春霁园英富,况值时清谏疏稀。共喜开颜论雅旧,须留持酒玩芳菲。属酬新句尤欢纵,不限严更未许归。

天上粉云如扫。放小楼清晓。古今何处想风流,最潇洒、龙山帽。人似年华易老。且芳樽频倒。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

光霁丰标今寂灭,灵明根性讵消磨。夜来一段佳风月,不见尧夫只见窝。

宝马雕弓金仆姑,龙骧虎视出皇都。扬鞭莫怪轻胡虏,曾在渔阳敌万夫。

秋风清入骨,秋树薄于云。老去悲时序,新来断句文。燕鸿相背发,泾渭一生分。信有难言事,天高不为闻。

昔日和文士,中间待坐宾。游部惭晚辈,待遇过它人。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先生醉矣。是事忘之矣。欲友古贤谁可矣。严子真其人矣。问渠辛苦征鞍。何如自在渔竿。终办一丘隐计、西湖鸥鹭平安。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昨夜一场风雨。催促牡丹归去。孙武宫中,石崇楼下,多情怎生为主。真疑洛浦。云水算、杳无重数。独倚阑干凝伫。香片乱沾尘土。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绿丛无语。空留得、宝刀翦处。

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莺。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

满目烧畲险,那知此地偏。一川通稳水,百顷著平田。茅屋址犹在,草堂名自传。蛮歌晚来起,仍觉在天边。

病来佳兴少,老去旧游稀。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

困无力。几度偎人,翠颦红湿。低低问、几时么,道不远、三五日。你也自家宁耐,我也自家将息。蓦然地、烦恼一个病,教一个、怎知得。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弟妹今安在,飘零各贱贫。诗成难寄远,目断更伤神。风俗殊方异,交情白首新。辛勤营一饱,媿此百年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