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生孤僻本无邻,
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
但愁新进笑陈人。
北山怨鹤休惊夜,
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时屡推毂,
狶膏那解转方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的一种孤独和自嘲之情。诗中描述了他的孤僻和自悔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留恋和对新时代的不满。他感慨自己年老疾病缠身,孤独无邻,但他并不愿意与那些轻浮浅薄的人们为伍,宁愿远离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他感到自己与时代格格不入,感叹旧时代的清朗与今日的低俗相比,心生忧愁。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孤立感。首句“我生孤僻本无邻”直接揭示了苏轼的孤独之感,他并不是因为外部环境而孤立,而是内心自我选择的结果。接下来的两句“老病年来益自珍”,表达了他年老病痛的境况,但他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视。他宁愿远离红尘的喧嚣,抛弃世俗的享乐,选择自我保持清静。

然而,诗中还流露出苏轼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新时代的忧愁。他说“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表达了他不愿与那些轻浮浅薄的人为伍,对于当时社会的庸俗和浮华感到失望。他希望追寻真正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所左右。

接下来的两句“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描绘了他追求宁静的愿望。他期望像北山上的孤鹤一样,远离尘嚣,享受夜晚的宁静。他又希望像南亩的农夫一样,安稳地生活,追求和谐与春天的到来。

最后两句“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表达了苏轼对旧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他感谢旧时代的清明和纯洁,对于现实的浊浪感到失望。他希望能够回到过去的时光,摆脱现实的纷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思想和情感。他以深沉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现出对清朗和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我与社会、过去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于内心自由和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于浮华世俗的拒绝。它呈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清朗时代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耳所以司听,听正乃为聪。匪彝谨勿闻,闻之则为聋。

屋头晴哢已交交,更向春风打一遭。花片已肥红欲绽,柳丝烟重绿如缫。

造华峰峰异,宜教岳德谦。灵踪载籍古,怪刃刺云尖。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

阔矣别离久,飒焉颜发苍。殷勤大范子,问讯老刘郎。渴睡添新懒,清谈减昔狂。今无望气者,宝剑且深藏。

端平初偶忝朝班,亲见仙枝折广寒。揭晓名高推虎榜,凌云赋奏动龙颜。烹桑犹记攻京尹,谏草何妨上史官。膜外浮荣姑勿论,长留公是在人间。

吾生癖而慵,烟霞成痼疾。千山复万山,曾不厌深密。广厦非所睎,分甘死蓬荜。或问予如何,高明鬼瞰室。

倚棹短亭西,吹尘认旧题。水添春岸阔,云压暮山低。沙觜鹭初宿,树头乌自啼。故人今不见,惟有草萋萋。

谁借毛锥千字力,曲留髯叟百年身。未能晦迹终难保,樗栎林间是散人。

塔影挂清汉,分明雨后山。云寒湖贴贴。钱样菊斑斑。有水园林活,无风溪树闲。临流兴不尽,复自笑中还。

见录寻常咏,亲装复手题。言从永嘉後,重与建安齐。自古难知己,孤生每择栖。春风寄黄鸟,为向墓间啼。

虏求妙笔威难屈,石载归舟贫独甘。若使此风闻一世,真能立懦与廉贪。

商山昔有卑辞召,傅野今无审象求。世态众狙更喜怒,市声百鸟各喧啾。力耕且趁农东作,懒出难陪知北游。刀万里天浑是月,夜深无伴独登楼。

于赫上帝,乘龙御天。惟圣克事,胆乡斯虔。度豆云妨,灵猋且旋。载锡休祉,其惟有年。

雪锦楼高眼易寒,春风朵朵似长安。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金凿落边檛蹀躞,玉参差裹舞蹒跚。华灯变尽归来晚,回首西涪可忍看。

狱成收夜烛,整豸出登车。黄叶辞荆楚,青山背汉初。早朝新羽卫,晚下步徒胥。应念长沙谪,思乡不食鱼。

名山遍宇宙,历历纪舆图。安得身云水,孤筇自给扶。

会稽内史三韩扇,分送黄门画省中。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

十九条平路,言平又嶮巇.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势迥流星远,声干下雹迟。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马师一喝大雄峰,直得三日只耳聋。今日松山聋更甚,半年不复闻鼓钟。依俙钝铁,彷佛顽铜。只好投之火聚中,火余烜爀地通红。几金错认,鸟啼月落,煜煜晓星明向东。

百尺楼台倚碧天,栏干曲曲画屏连。侬家自有苏台曲,不去西湖唱《采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