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

滔滔四海我知津,每愧先生植杖芸。
自少多言晚闻道,从今闭口不论文。
灩翻白兽樽中酒,归煮青泥坊底芹。
要识老僧无尽处,床头牛蚁不曾闻。

作品评述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滔滔四海我知津,
每愧先生植杖芸。
自少多言晚闻道,
从今闭口不论文。

中文译文:
汪洋浩渺的四海,我明白其中的航道,
每每惭愧于先生的才华和贡献。
自幼时多言,晚才领悟到大道理,
从今以后,我将闭口不再谈论文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及对王定国的赞赏和敬意。

诗的开头,苏轼说他明白滔滔四海中的津渡之道,暗喻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经历和体悟。他自称“每愧先生植杖芸”,表示对王定国的敬佩和钦佩。这里的“植杖芸”指王定国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苏轼则以自己的文学才华自谦。

接下来,苏轼承认自己年少时多言,晚年才渐渐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哲理。他表示从此以后,将闭口不再谈论文学,暗示自己不再纠结于文学的争论和评价,而是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省和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苏轼对自己过去的言辞和行为的反思,他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这也表现出他对王定国的认可,将自己与先生相对照,显示了对王定国在文学上的高度评价。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对比,苏轼展示了对内心的反思和对修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轼对个人成长和文学追求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优秀人才的赞赏和敬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今朝五月端午,不用书符呪语。只将者个拄杖,用作降魔铁杵。楚大夫活捉狞龙,张天师倒骑猛虎。触翻东海鲤鱼,直得倾贫下雨。

痴人面前,不可说梦。胡子无须,惺惺添懵。

枯松强钻膏,槁竹欲沥汁。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心法幸相语,头然未为急。愿为穿云鹘,莫作将雏鸭。我行及初夏,煮酒映疏幂。故乡在何许,西望千山赤。兹游定安归,东泛万顷白。一欢宁复再,起舞花堕帻。将行出苦语,不用儿女泣。吾非固多矣,君岂

乱后有谁三径足,日长如我几人闲。夕阳尽处春容好,更赖青云作远山。

星逐绮罗沉曙色,月随丝管下层台。千蹄万轂无寻处,祇似华胥一梦回。

为客少安睡,终宵听雨声。每因年岁晚,不称路途情。贫贱交游少,疏豪去就轻。萧萧须发改,殊觉负平生。

初过西风烟雨微。霓光留景正团枝。月中新彩与增辉。霞影分丹乘浩露,珊瑚秀色满彤墀。凉飙吹上赭红衣。

三辅风烟傍紫清,征书十道及躬耕。起家杜曲新京兆,入对齐川旧伏生。箧里残荷留野服,马头斜月引征程。太常不忘玄都观,重问繁桃醉玉笙。

积阴旷初霁,策马望嵩洛。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牛散陂草深,蛙鸣沟水浊。雷远尚馀音,山前垂雨脚。

澄江横匹练,月洗黄罗扇。捲尽白云衣,常星撒沙见。天低欲就人,夜色凝深澱。欻吸动微光,时絣斗间线。凉亭逼旷野,轩楹敞三面。万象悉铺陈,随机互迁变。十岁逃虚空,得此方一遍。相对坐谈玄,终宵亦无倦。只恐騃騃催晓箭,涌上东方老铜片。须着干求大帝君,莫使旭乌眼睛转。

病身似怪暮来风,老眼还惊霁後虹。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东。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浦口江头艇子呼,有怀逸兴恐成孤。非鬭邮传憎尘土,自爱江山入画图。峰势宛如神峻拔,瀑痕浑似笔浓枯。顾怜文力孱非敌,剩欲追摹忽已逋。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李迳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命屈由来道日新,诗家权柄敌陶钧。任无功业调金鼎,且有篇章到古人。本与乐天为後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今莫厌闲官职,主管风骚胜要津。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著待郎归。

道环之虚靡盈,空印之字未形。妙运天轮地轴,密罗武纬文经。放开捏聚,独立周行。机发玄枢兮青天激电,眼含紫光兮白日见星。

黄纸淋漓字似鸦,即今真个是还家。园庐渐近湖山好,邻曲来迎鼓笛哗。笾实傍篱收豆荚,盘蔬临水采芹芽。皇家养老非忘汝,不必青门学种瓜。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