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

青青陌上草,秋徂故应省。
疾风试飘叶,寒露犹湛颍。
冰霜来无时,尔命讵坚永。
滋蕃奈尔何,咄咄临此景。

作品评述

《秋日杂兴》是宋代诗人李廌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青陌上草,秋已过应省。
疾风试飘叶,寒露依然清澈。
冰霜来临无常,你的命运何曾坚固?
繁华终将消退,这景象令人叹息。

诗词以秋日为题材,通过描绘陌上青草、飘落的叶子、清澈的寒露等自然景观,表达了秋天已经过去,人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季节的变迁。疾风吹落叶子,寒露仍然清澈,表明秋天的特征仍然存在,但也预示着冬天的临近。作者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冰霜的到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人的命运亦如此,难以坚守永恒。最后,诗人以滋蕃(指繁华)来对比自然景象的凋零,表达了对兴盛的消退的感慨和忧虑。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繁华消退的忧虑和对生命无常的思索,呈现出秋天的美感与哲理。通过对诗意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并引发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表质自坚贞,因人一扣鸣。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长啸山中卧。叹从前、二十年来,因循空过。自是惺惺井了了,奈这五行尚左。遇好事、许多磨挫。浩荡醉乡狂莫检,算傍人、笑得唇焦破。谁信道,只恁么。从今牢把江湖柁。要做些勋业,归来则个。不见彭余朱李辈,总是白身人作。震耀得、声名许大。万一老天青眼顾,又何难、印佩黄

曹侯骥骨双瞳方,流沙万里志不忘。读书故山兰蕙芳,咳唾不顾尚书郎。参军朔方试所长,奋须决策服老苍。愿得一索缚狡狂,凯歌揉馘献明堂。黄河东峙万旗枪,义渠竟失先零羌。坐师失律无否臧,但恨不取东关粮。黄君诗力回魁冈,十客未得一登床。携君秀句展我旁,草书纸上蛟龙骧。

寿烟笼席。采莲新按,舞腰无力。占尽风光,人间天上,今夕何夕。蓝袍换了莱衣,庆岁岁、君恩屡锡。连夜欢声,满城佳气,和春留得。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拄杖挑云过五山,无心出岫倦飞还。参禅未用多行脚,道在如如不动间。

嘉眉邛蜀,侍郎骨肉。导江青城,侍郎情亲。果阆二州,侍郎自留。巴蓬集壁,侍郎不识。

头白兰陵客,幽居共一村。老来吟力退,贫去告身存。夕吹鸣梨叶,秋泉注稻根。时因来问筮,独叩树间门。

五吉蜿蜒宅,幽深父老言。傍溪唯见瀑,度岭始知源。夹欲斜晖隐,空林夕电翻。屡闻当旱岁,噀雨出松门。

煮茗复煮茗,笑谈忘寝眠。断钟春雨里,古佛夜灯前。诗好无多首,琴残剩几弦。年来挂行迹,多半在林泉。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庾岭香前亲写得。子细看,粉匀无迹。月殿休寻觅。姑射人来,知是曾相识。不要青春闲用力。也会寄、江南信息。著意应难摘。留与梨花,比并真颜色。

金甲雷丁出巽宫,丹幢翠节拥灵童。五更飞去雌雄剑,一夜盐池碧水红。

饮尽莫留残。

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逝波。

不爱酴醾花,爱此酴醾树。青条含露滋,轻阴覆行路。昼永倦寻书,时来散幽步。

淡然尘虑绝,禅外苦风骚。性觉眠云僻,名因背俗高。水烟蒸纸帐,寒发澀铜刀。几宿秋江寺,闲吟听夜涛。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

曲,郯云台为之心醉,口占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过眼韶华浑有几。玉手佳人,笑把琵琶理。枉杀云台标外史。

忧患与寒暑,攻人如五兵。中年学养道,严於守坚城。秋风不相贷,白发日夜生。白尽会须止,阅熟已不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