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句咏梅·淡薄似龙知我意

平生惟有梅,与语觉差可。
此外岂无花,周旋宁作我。

作品评述

《以诗句咏梅·淡薄似龙知我意》是宋代诗人方蒙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只有梅,与它对话才觉得亲切。除了梅花,还有哪种花能与我产生共鸣呢?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特殊情感和共鸣。诗人平生钟爱梅花,与梅花相对而坐,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心灵交流。诗人认为,除了梅花,没有其他花能够与自己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共鸣。

赏析:
这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对梅花的热爱。诗人用简练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梅花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他认为,只有梅花才能真正与他产生默契和共鸣,其他花朵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诗中的"淡薄似龙知我意"的意象非常独特。梅花的花瓣如雪,清雅淡薄,给人一种高洁、凄美的感觉。"似龙知我意"则表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默契,梅花似乎能够读懂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呈现了梅花的高洁、清雅之美。它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整首诗意境清新、意境深远,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推荐

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濩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衢。药铫夜倾残酒暖,竹床寒取旧毡铺。闻君欲发江东去,能到茅庵访别无。

泬寥爽澈游氛收,淡河如扫凝不流。影过远水雁侵月,目断故乡人倚楼。黄叶半林霜送晓,悲笳一曲风横秋。江南几载未归客,灯寂帐寒心正愁。

晚风断送归帆急。重城回首天连碧。犹有小楼情。西山如旧青。故园今渐近。应卜灯花信。一喜一牵萦。平分两处心。

桃叶成阴燕引雏,南风吹浪飐樯乌。瘴云拂地黄梅雨,明月满帆青草湖。迢递旅魂归去远,颠狂酒兴病来孤。知君兄弟怜诗句,遍为姑将恼大巫。惠和坊里当时别,岂料江陵送上船。鹏翼张风期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冲天。

竹锡铜瓶配衲衣,殷公楼畔偶然离。白莲几看从开日,明月长吟到落时。活计本无桑柘润,疏慵寻有水云资。今朝回去精神别,为得头厅宰相诗。

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卿时肯来。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骑上下山益疏矣,鯈从容出何乐哉。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萧萧殊未回。

四海纷纷筝笛耳,谁识子期志流水。韵高调古自难酬,得意政须副墨子。我公声价第一人,积薪居上笑不嗔。但将佳句妙今古,逝变雕虫返太真。孟轲尝续吾道绝,功与神禹论工拙。先生今复回狂澜,岂减旌阳柱铸铁。

萸房觅得惜其陈,拟学宗王问鬼神。不放黄花资献寿,故飞白雪恼留宾。一身抱病蹒跚苦,万里思亲况味辛。正是悲秋增感慨,诗翁摛藻与为春。

门闾冰似清,谯女复苏甥。幸有室家乐,宁无兄弟情。灭鄫虽未忍,归卫不容行。独殿诸昆后,鸾封贲九京。

儿童恨芳草,不识春长在。箪瓢乐不断,焉知颜发改。黄鹤雅人听,鶗鴂亦可罪。混沌何曾死,拱璧莫轻碎。野马恣流行,游丝无畦碍。太极物物一,乐事频年再。缅怀良友心,不言默相对。愿为蛩駏交,共话蝼螘戴。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市相逢咽不通。独闭柴荆老春色,任他陌上暮尘红。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従横。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分飞南渡春风晚,却返家林事业空。无限离情似杨柳,万条垂向楚江东。

高僧夜滴芙蓉漏,远客窗含杨柳风。何处相逢话心地,月明身在磬声中。

我本长殷周,遭罹历秦汉。四渎与五岳,名山尽幽窜。及此寰区中,始有近峰玩。近峰何郁郁,平湖渺瀰漫。吟俯川之阴,步上山之岸。山川共澄澈,光彩交凌乱。白云蓊欲归,青松忽消半。客去川岛静,人来山鸟散。谷深中见日,崖幽晓非旦。闻子盛游遨,风流足词翰。嘉兹好松石,一言

河朔人无岁,荆南义廪开。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夜月临江浦,春云历楚台。调饥坐相望,绣服几时回。

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此酒本何物,秫先麴还随。饭秫秪醒眼,嚼麴无醉时。秫麴偶相逢,清泉媒妁之。不知独何神,幻出忘世姿。庄周不须周,惠施不须施。贵贱与死生,不斋元自齐。我本非缙绅,金华牧羊儿。秪坐读诗礼,一出

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泰一扶皇运,真人感赤精。更逢端午节,君德万方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