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

长安名利路,役役古由今。
征骑少闲日,绿杨无旧阴。
水侵秦甸阔,草接汉陵深。
紫阁曾过处,依稀白鸟沈。

作品评述

《灞上》是唐代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变迁。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长安名利之路已然改变,故古之景与今相差。驰马出征的日子少了闲暇,绿杨树上不再有过去的阴凉。水面已经淹没了秦甸的宽阔,草丛接近汉陵的深处。紫阁曾经过的地方,如今只能模糊地看见一只白鸟沉没。”

诗意:《灞上》以灞水为背景,通过对长安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物事改变的无常。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曾经是繁荣富庶的象征,但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如绿杨树、秦甸、汉陵等,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赏析:《灞上》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质朴,通过描绘长安的景色和变迁,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观察力。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事交织在一起,诗人展示了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无常,以及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之情。整首诗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思念,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整体上,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过去繁华的感慨和追忆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变迁的无常。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色上都显示出崔涂的诗人才华和表达技巧。

作者介绍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诗词推荐

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是山中杜宇,不是

王门嘉礼万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歌声暂阕闻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概。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

秋气与人宜,山家物物诗。题新兴常倦,景好句先知。云断边鸿信,天晴野马吹。閒情君莫问,谋自不相为。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春风欲去难留住,措置无如信野人。但解有诗随手和,自然日日是青春。

一击闻中宇宙宽,东西南北是谁挽。须弥无缝槌相应,尘刹无空别骨圞。

客唱凌天路,僧传到野亭。人间闻誉处,句裹识仪形。学道荒文律,婴愁钝性灵。只如老瞽史,音节尚能听。

松风竹雨共谈空,楼阁参差古叠重。急水滩头道人住,亦如前佛在因中。

昔在禹余天,还依太上家。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泥丸空示世,腾举

珍重章泉万竹雏,护烦邻里未应芜。浮生固觉浮云似,逝者难堪逝水趋。尚喜论诗有新益,幸逃阅士若旁无。君平未可山林去,傥欲赴盟其见呼。

绿树何稠叠,清风稍羡余。枕萦云片片,帘透雨疏疏。悠笕通泉壑,残碑出野锄。丘陵知几变,耕稼杂陶渔。

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帻听鼍更。露零金掌汉宫晓,月度银河秦塞明。菡萏晚花香未减,梧桐病叶堕无声。关河又见新秋近,屈指流年一叹惊。

风散桐花松月开,上方楼殿踏歌来。携将芦管新调曲,吹向生公旧讲台。

乾健为君,坤柔日臣。惟其臣子,克奉君亲。永御皇极,以绥兆民。称觞献涛,山岳飚峋。

昔年尚友先君子,晚见贤郎自策名。芹泮佩衿尊郑老,桐江谱牒派玄英。誉髦孰不观朝彩,耄齿吾难主夏盟。若见监州烦问讯,必分风月照寒檠。

肆无碍辩若悬河,尺水能兴万丈波。平地无端立层级,登高人少逐流多。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黄花三两枝,东湖随分有。逢人不拈出,只麽空双手。醉杀天下人,不是茱萸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