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京城和欧阳衮

兰焰芳芬彻晓开,珠光新霭映人来。
歌迎甲夜催银管,影动繁星缀玉台。
别有朱门春澹荡,不妨芝火翠崔嵬。
此时月色同沾醉,何处游轮陌上回。

作品评述

《元夕京城和欧阳衮》是唐代陈去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兰花的香气在黎明中弥漫,
珍珠般的光芒映照着人们。
歌声迎接甲夜,催动着银管乐器,
星星的影子点缀着玉台。
另一方有庄严宏伟的朱门,春天温柔地泛着漪涟,
不妨把芝火和翠崔嵬放在一起。
此时,月色如醉,同样洒落在这里,
不知道在何处游轮,漫步在陌上回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在京城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元夕夜晚的繁华和浪漫氛围。他描绘了兰花的香气和珍珠般的月光,形容了夜晚的欢乐和喧嚣。歌声和乐器的声音在夜晚回荡,星星点缀着玉台,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诗人也提到了宁静的庄园与花火和翠崔嵬的景色,这种对比衬托出了元夕夜晚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元夕夜晚的赞美和对游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精巧的笔墨描绘了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京城元夕的热闹场景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喧闹和宁静、繁华和朴素的景象并列,增强了整首诗词的艺术张力。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用几个意象勾勒出了整个元夕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元夕夜晚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游玩的向往,展示了陈去疾细腻的感受力和艺术才华。

诗词推荐

磴道穿乔木,危亭喜杖藜。郊原春树暗,井邑暮烟低。日没牛羊下,山空鸟雀啼。超然尘世外,身与白云齐。

盘石走新萝,飞流下层巘。抱琴如有期,心与孤云远。鸟来天际微,林光澹将晚。受此松气清,坐啸不知返。

下直归来阆苑游,椒风高转紫云楼。冰盘纹簟清薰细,卷上珠帘白玉钩。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南山陡绝石门峪,西岭斜通乱石滩。敢勇近闻堪一战,莫教容易近长安。

江外三千里,人间十八年。此行谁复见,一鹤上辽天。

袁梅岩,名不详。朱熹曾荐释志南至袁处。事见《诗人玉屑》卷二○。

金勒雕鞍騕褭才,何须论价买龙媒。总拚乐土千人产,蹴踏沙场万里开。

饿死因细腰,半额由广眉。是知风化速,有类形影移。时人走功名,我辈陈诗书。虽病勿是疚,虽贫勿自悲。

时近清和气愈浓,雨催花实喜晴风。篱边点点如钱大,尽是青青间绿红。

旅怀秋兴正无涯,独倚危楼四望赊。谷变陵迁何处问,满川空有旧烟霞。

重位经三入,高年过七旬。有言皆为国,无日不忧民。温树萧萧影,甘棠漠漠春。遥知神德庙,配飨更何人。

午思昏昏不肯醒,倦投竹枕睡难成。晓然有梦疑非梦,听得人声及水声。

群云雨事毕,振旅不复阵。扫天无一尘,千里还绿润。晨朝大明贺,沙路万蹄印。朝光泛翠瓦,佳气去人近。颇避斧扆尊,侑膳饭龙笋。愿君爱物心,从此至尧舜。

星斗垂天月淡明,九衢歌鼓乐升平。当时常侍传呼处,只有荒陂凫雁声。

宦情一片莫云浮,归兴双溪春水流。惜别长官携酒盏,送行诗友候津头。人方挟弹窥黄雀,我不知机愧白鸥。数夕打篷风更雨,并无明月载空舟。

霜叶飞梁苑,风樯指上饶。江山应有助,别恨寄兰苕。

山缭平湖,寒飙扬、六英纷泊。清镜晓、倚岩琪树,挠云珠阁。窈窕缯窗褰翠幕。尊前皓齿歌梅落。信醉乡、绝境待名流,供行乐。时易失,今犹昨。欢莫再,情何薄。扁舟幸不系,会寻佳约。想见徘徊华表下,个身似是辽东鹤。访旧游、人与物俱非,空城郭。

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与江俱逝。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未辨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