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道中即事

修竹围墙草护阶,赏花庭院已安排。
洛阳忠孝家何在,不贡姚黄更缅怀。

作品评述

《祁门道中即事》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祁门道上的景象,表达了对洛阳忠孝家族和历史人物姚黄的怀念之情。

诗词以修竹围墙和草护阶的景象开场,展现了道中的宁静和雅致。接着,诗人提到赏花庭院已经准备好,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花园中的美景。然而,诗人思念洛阳忠孝家族的存在,表达了对家族价值观和传统品德的怀念,这种家族观念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

诗的最后两句"不贡姚黄更缅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姚黄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姚黄是唐代的一位忠诚官员,他拒绝向李世民贡献珍宝,坚守忠诚,成为后人景仰的典范。诗人通过提及姚黄,展现了对忠诚和高尚品德的推崇。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祁门道中的景色,通过对洛阳忠孝家族和姚黄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美德的珍视。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展示了诗人对人文情怀和传统文化的追求。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迁客归人醉晚寒,孤舟暂泊子陵滩。怜君更去三千里,落日青山江上看。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自省由苦此,况乃{上山下虫}{上山下虫}氓。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古井水 一作:井中水)

羌笛胡琴春调长,美人何处乐年芳。野船弄酒鸳鸯醉,官路攀花騕褭狂。应和朝云垂手语,肯嫌夜色断刀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诸妄不可赖,所赖惟一真。内欲求性命,油然反清淳。外将应物化,致一常日新。商於四父老,携手初逃秦。翻然感汉德,投足复践尘。出处盖有道,岂为诸吕勤。嗟我千岁後,澹然与之亲。还将山林姿,俯首要路津。囊中旧时物,布衣白纶巾。功成不归去,愧此且心人。

忆昔常随祖母过,登堂共庆尚垂胡。十年未远皆流荡,地下相逢果有无。

风雨论交旧,林塘卜筑新。幽栖兼令弟,高卧愧时人。竹日明书帙,浮云惹钓缗。林居无俗客,糜鹿自相亲。

溪石茸茸出,水泉滃滃悬。衔杯仙洞顶,挂席客星边。古岸鱼为市,穷乡茧当田。生涯著处有,奔走愧华巅。

左蜀富山水,锦屏秀而鲜。卿云常氤氲,佳气所盘旋。蕴此天地灵,并生文武贤。称忠著甲令,节制控两川。

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诚。为怜多胜概,尤喜近都城。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岂辞终日爱,解榻傍虚楹。

净洗从前两耳埃,溪声并逐雨声来。此奇赖有诗能领,一笑锺期安在哉。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荒城下余照,高树留残雨。林静微花落,梁空孤燕语。美人事征讨,日夕严虎旅。接袂竟何由,持杯望烟渚。

千里隋堤榆柳风,轻花薄荚正冥蒙。离情解逐仙舟去,欲过三江震泽东。

八功德水饮一勺,当下令君热恼消。城里红尘莫回首,小屏风岭好逍遥。

驰驱逢九日,牢落是今朝。故旧俱沦丧,人情转寂寥。把菊难为醉,囊萸兴自消。江乡独无赖,风雨暗萧萧。

三春花发惟桍树,二月莺啼是老鸦。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身逐片帆归楚泽,魂随流水向秦川。月回浦北千寻雪,树出湖东几点烟。更欲登楼向西望,北风催上洞庭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