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字字形图片

ㄅㄧˋ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部首
  • 总笔画14画
  • 部外笔画11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笔顺编码12243252343134
  • 笔顺顺序横/竖/竖/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
  • 统一码基本区 U+853D
  • 五笔aumt|aitu
  • 仓颉tfbk
  • 郑码eklm
  • 四角44248

“蔽”字的意思

1.遮盖;挡住:遮~。掩~。

2.概括:一言以~之。

“蔽”字的基本解释

bì ㄅㄧˋ


遮,挡:~野。遮~。掩~。 隐藏:~匿。隐~。 欺骗,隐瞒:蒙~。~美扬恶。 概括:一言以~之。

英语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法语 couvrir,abriter

“蔽”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3) 隐藏 [hide]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4) 庇护 [shelter;shield]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5) 掩饰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6) 蒙蔽 [decei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7) 堵塞 [stop up]。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8) 审断,判决 [judge]。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9)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蔽”字的辞典解释

蔽ㄅㄧˋbì 動

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遮掩、保護。如:「掩蔽」、「蔽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總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障礙、毛病。《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譊譊成俗,而不知變,此學者之蔽也。」

蔽ㄈㄨˊfú 名

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

擦拭。《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通「拂」。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