斄
lí,táiㄌㄧˊ|ㄊㄞˊ- 拼音lí,tái
- 注音ㄌㄧˊ|ㄊㄞˊ
- 部首攵
- 总笔画19画
- 部外笔画15画
- 结构左上包围结构
- 笔顺编码1123431341313434234
- 笔顺顺序横/横/竖/撇/点/撇/横/撇/点/横/撇/横/撇/点/撇/点/竖/撇/捺
- 统一码基本区 U+6584
- 五笔fitw|ftdw
- 仓颉jkmdo
- 郑码bdoo
- 四角58298
- 异体字䋱 氂
“斄”字的意思
[lí]
1.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
2.牦牛:“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tái]1.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
2.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斄”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斄
lí ㄌㄧˊ
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牦牛:“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其它字义
● 斄
tái ㄊㄞˊ
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 汉典“斄”字的详细解释
“斄”字的辞典解释
斄ㄌㄧˊlí名
硬而卷曲的毛。《说文解字·牦部》:「斄,彊曲毛也,可以箸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