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

残书遍阅就窗明,少畅闲情赖鸟声。
断送春归花事了,一番细雨绿阴成。

作品评述

《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是明代诗人黄云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残书遍阅就窗明,
少畅闲情赖鸟声。
断送春归花事了,
一番细雨绿阴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萧斋坐雨的时候,对书事和春花的感怀之情。诗人在雨中阅读残破的书籍,窗户明亮,心情也因闲适的氛围和鸟儿的鸣叫而得到些许慰藉。然而,春天的花事已经结束,而雨水的滋润却使得一番细雨下后的大地变得绿意盎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雨中的感怀之情。首两句描述了诗人坐在窗前,阅读着残破的书籍,窗明几净,显示了他宁静的环境。然而,他的心情不仅仅来自阅读,还得益于窗外鸟儿的鸣叫声,这使他的心情得到了愉悦和放松。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离别和花事的结束之感。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一场细雨洗涤了大地,并带来了绿色的阴凉。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的清凉和大地的复苏。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刻画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通过对残书、鸟声和细雨的描绘,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流转不息的季节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景象,同时也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索,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卧稻雨余收。处处游人簇远洲。白发又扶红袖醉,戎州。乱折黄花插满头。青眼想风流。画出西楼一帧秋。还把去年欢意舞,梁州。寒雁西来特地愁。

沈香亭北夜炉熏,自拨琵琶向夜分。岂是玉颜偏寂寞,君王原不识昭君。

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清滩。秋晴云锦溪中过,玉石瑰奇一万般。

已了灯窗债,心知举业非。立朝多谏草,取友必深衣。虀甕贫时共,书筒贵后稀。病身偏惜泪,一为故人挥。

恤饥共设三冬粥,稽首诸公。但愿家丰。些小慈悲米济穷。好那容。道心长在常行善,性命圆融。自是心通。缚马拎猿引虎龙。赴蓬宫。

闷来咄咄向空书,怪底年来每事疎。著脚左如旋磨议,进身难似上竿鱼。不逢贤者休弹铗,谩说侯门可曳裾。毕竟归农为上策,买将蓑笠去耕锄。

久以嘉谋赞迩英,暂分东淛慰苍生。闲携僚吏挥金盏,更遣娉婷吹玉笙。霖雨千岩垂欲作,孤舟野水未妨横。匪因衮绣归黄合,还念知章在四明。

平明一阵催花雨

槐底婆娑生意尽,柳边摇落长年悲。殷东阳守徒嗟惜,桓大将军自涕洟。不知庾叟江潭赋,何似延陵季子诗。

鲲鹏蜩鷃子知不,小大形殊各有俦。取醉尽情师李白,放言极力问庄周。

三月松作花,春行日渐赊。竹障山鸟路,藤蔓野人家。透石飞梁下,寻云绝磴斜。此中谁与乐,挥涕语年华。

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半世光阴忧患裹,他时勋业笑谈间。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献玉无良媒,漂沦寡欢豫。壮龄已非昔,驰晖日西鹜。嘉木无荣柯,修条亦成故。一感《式微》吟,吁嗟在中路。

清江台上读君诗,颇欲相从慰所思。何意昌山夜止宿,忽成风雨对床期。

休道泉江寂寞滨。喧喧歌吹遍城_。莫辞邀赏连三日,且庆开禧第一春。呼小队,领嘉宾。王园佳处踏芳尘。星球不用随归骑,自有山头月逐人。

峨眉山月照清溪,中有方瞳一羽衣。拄杖经行天下半,丹砂乞与世人希。千年城郭空归鹤,万里山河自落晖。安得与君游汗漫,乘槎一问女星机。

杜门朝复夕,岂是解谋身。梦不离泉石,林唯称隐沦。渐谙浮世事,转忆故山春。南国水风暖,又应生白蘋.

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