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般若台

拨置文书强作閒,佩壶聊得共跻攀。
归云不识游人意,遮尽江南一带山。

作品评述

《登般若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赵彦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拨置文书强作闲,
整理文件,勉强找些闲暇。
佩壶聊得共跻攀。
带着酒壶,一同攀登。
归云不识游人意,
归云不知道游人的心意,
遮尽江南一带山。
云雾掩盖了江南的山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赵彦龄拨置文书后腾出一些时间,决定带着酒壶登上般若台。他和同伴一同攀登,享受山间的自然景色。然而,他回望时发现云雾已经遮掩了江南的山脉,他无法看清远方的游人,也无法理解他们的心意。

赏析:
《登般若台》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首句"拨置文书强作闲"描绘了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勉强找到一点空闲的场景,展现了宋代官员忙碌的生活。接下来的"佩壶聊得共跻攀",酒壶象征着闲暇和快乐,作者带着酒壶一同攀登般若台,寓意着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找片刻的自由和乐趣。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归云不识游人意,遮尽江南一带山"转变了诗的氛围。云雾掩盖了江南山脉,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障碍和困扰。作者无法看清远方的游人,也无法理解他们的心意,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孤独和困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作者的情感和景象,通过对忙碌与闲暇、自由与困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揭示了宋代士人在官场中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由和自我追求的渴望。

诗词推荐

马首欲东舟欲西,洞庭桥口暮寒时。三年再别子轻去,万里独行吾蚤衰。遥忆美人湘水梦,侧身西望剑门诗。老来不洒离亭泪,今日天涯老泪垂。

东郡韩延寿,黎阳李魏公。一时推岂弟,累代想英雄。草木芳菲外,山河感慨中。但逢川上客,不见狎鸥翁。

翠袖琼楼八十翁,平安晓宇看孤鸿。五湖图里添彭祖,南极光中约祝融。日日青山醉春色,年年黄菊饱西风。鹰扬但愿无施处,臣老婆娑一钓蓬。

红蕖烂漫碧池香,罗绮三千侍汉皇。阿母暂来成底事,茂陵宫树已苍苍。

松柏当轩蔓桂篱,古坛衰草暮风吹。荒凉院宇无人到,寂寞烟霞只自知。浪渍法堂馀像设,水存虚殿半科仪。因求天宝年中梦,故事分明载折碑。

恰为仙佛做生辰。公又绂麒麟。黑白几枰屡变,丹青百奏如新。都门饯底,洛中画底,莫是前身。虽老不扶灵寿,有时更上蒲轮。

宿卫炉烟近,除书墨未干。马曾金镞中,身有宝刀瘢。父子同时捷,君王画阵看。何当为外帅,白日出长安。

回环叠嶂倚长空,丹凤曾栖晻霭中。殿阁至今无燕雀,溪山随处有梧桐。竹荣秀实笼晴景,瀑泻寒泉潄应风。伫看来仪新乐府,吾皇勋德与虞同。

波浪溅旌旗,东浮竭禹祠。千秋花发日,两院狱空时。城里闲赏树,船中舞柘枝。晋公曾禊洛,不召野人随。

河水拍堤清且涟,堤联南陌与东阡。浮家泛宅苕溪路,老却春光又一年。

痴老平生性癖疏,胸中尘垢半星无。岁寒起坐烧银烛,写个江山雪霁图。

霏微池上来,萧散竹间度。稍远树头花,颇沉波面絮。狂收游骑迹,喜动田翁语。对酒岂不佳,幽寂自成趣。

我闻茅峰下,曾有卧龙人。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

朝止阊阖宫。暮蔂清都阙。腾盖隐奔星。低銮避行月。九疑纷相从。虹旌乍升没。青鸟去复还。高唐云不歇。若华有余照。淹留且晞发。

老不能闲莫笑予,五千言岂世间书。青松折取当麈尾,为子试谈天地初。

东郭沧江市桥柳,邂逅论心成二友。仙曹如不往复来,永书论文间卮酒。十五年间如掣电,屋梁落月几回首。爱君冲静天机深,玉雪照我惊老丑。实屏两月同舍馆,青眼相看祗如旧。秋风一鹗空百鸷,四海知心悦斋老。鹊声查查客当还,鹤发倚门春一笑。荣途埃渇壒倦驰鹜,圣域工夫窥{上

嘉玉惟芳。嘉币惟量。成形惟礼。禀色随方。神班其次。岁礼惟常。威仪抑抑。率由旧章。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偶其贤德,辅成已职。永配玉音,服之无敛。

雨过千畦{左禾右罢}稏黄,趁晴刈获可登场。田家子妇开眉语,白粲新炊满屋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