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陵前春不尽,陵下夜何穷。
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挽移兰殿月,笳引柏城风。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作品评述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陵前春不尽,陵下夜何穷。
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挽移兰殿月,笳引柏城风。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中文译文:
陵前的春天永远无尽,陵下的夜晚永不停息。
还未料到黄埃老去,却先惊动了玉燕飞空。
为她挽移着兰殿的明月,悲怆之笳吹起柏城的风。
从此以后她将随着龙一起驰骋,一同托在桥山的翠霭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对唐代懿安皇太后的挽歌。诗人以太后的名义,表达了太后去世后仍然对春天的无穷思念和对夜晚的永恒期待的感叹。太后虽然年老,但她的离去却让人们感到惊讶和空虚。诗人用兰殿的明月和柏城的风来比喻太后的离去,意味着失去了一位高洁和纯净的贤妃。最后,诗人表达了太后将随着龙一起驰骋在桥山翠霭之中,意味着她将在天堂得到永生,并和天上的神仙一同享受永恒的幸福。

整首诗借太后的离世,唤起了人们对逝去的伟大人物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太后的深深怀念和敬意。诗词既有婉转唯美的语言,又透露了一丝哀伤和淡淡的忧伤,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太后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歷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因以名其集。集二卷,今编诗十一卷。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珪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诗词推荐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正位长秋,容典德矣。王假有家,人化至矣。俪极见天,多受祉矣。蛰蛰螽斯,宜孙子矣。

黄门驰马去如云,末后椒房驾玉轮。惊起秋风无处避,变成三月万花春。

旱气如燬民其咨,漂然一雨喜可知。醮席龙坛揭精意,青章祝号免愧辞。馨香了知罔时怨,耕耦亟用发尔私。四鬴足食可倚俟,三年馀蓄夫何疑。小麦囷藏繭已择,及此得雨未后时。阴晴向人信大巧,此柄似付吾辈持。岂特贫窭免逋捕,抑令催敛减箠笞。旱魃蝗蝻方踯躅,不待炎火俄歼夷。

积雪凝寒不肯融,梅花佇立待春风。嫩波正比鸭头绿,厚叶休嗤鹤顶红。

红映高台绿绕城,城边春草傍墙生。隋家不向此中尽,汴水应无东去声。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风霜九月冷飕飀,湖海飘然一布裘。亲见宓羲初画卦,转头三十万春秋

公子翩翩出世贤,少时术业已成全。闲中道义轻三事,醉里文章敌八仙。客舍寒垆聊可拥,县楼昏鼓不须传。河阳花发期相过,即是新年换故年。

沪渎祠荒古垒平,东西芦浦荻芽生。袁崧向时防海处,何物孙恩敢弄兵。

牟麦未全黄,和灰熟煮香。嚼来冰响齿,嚥下露生吭。肉似鸡头韧,形疑鲎子长。食芹应配美,吾欲献君王。

四溟杯渌醑,五岳髻青螺。挥汗曾成雨,画地亦成河。

赤令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发攒。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终朝衡门下,忍志将筑弹。君从西省郎,正有东洛观。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多端落杯酒,酒中方得欢。隐士多饮酒,此言信难刊。取次令坊沽,举止

挺秀穷荒叹未遭,昔贤吟赏著风骚。纵班卢橘材非偶,不近长安价愈高。烟雨万株遥若画,尘埃一骑笑徒劳。琱盘此日无遗远,品格妍媸敢自逃。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湖波绿如剪,美人照青眼。一夜愁正深,春风为吹浅。

狺狺多楚狗,何处续离骚。草径无尘入,秋峰与节高。

天姿国艳灿芳柯,相亚红黄诧绮罗。高拟营邱名冠绝,未饶伊洛品敏多。敢邀使座开青眼,为叹英华坠绿莎。亭馆主人芹意重,数枝折贡庆清和。

浅黛宜颦,明波欲溜。逢迎宛似平生旧。低鬟促坐认弦声,霞觞滟滟持为寿。浓染吟毫,偷题醉袖。寸心百意分携后。不胜风月两厌厌,年来一样伤春瘦。

峥嵘金碧千秋观,谁记当年贺监家。湖水亦随人世改,秋光一半失荷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