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
shāㄕㄚ- 拼音shā
- 注音ㄕㄚ
- 部首鱼
- 总笔画15画
- 部外笔画7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笔顺编码441234335251211
- 笔顺顺序点/点/提/竖/撇/点/撇/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横
- 统一码基本区 U+9CA8
- 五笔iitg
- 仓颉ehnwm
- 郑码vkmr
- 四角39106
- 异体字鯊 魦 鯋
“鲨”字的意思
鱼,身体纺锤形,稍扁,鳞为盾状,胸鳍、腹鳍大,尾鳍发达。生活在海洋中,性凶猛,行动敏捷,捕食其他鱼类。经济价值很高。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真鲨、角鲨等。也叫鲛。
“鲨”字的基本解释
● 鲨
(鯊)
shā ㄕㄚˉ
〔~鱼〕海洋中的大鱼,种类很多。有的种类头上有一喷水孔。性凶猛,捕食其他鱼类。鳍称鱼翅,肝可制鱼肝油。亦作“沙鱼”;亦称“鲛”。
英语 shark
德语 Haifisch, Hai (S)
法语 requin
“鲨”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鲨
鯊 shā
〈名〉
(1) 吹沙鱼 [siluroid]。亦称“鲨鮀”、“鮀”,是一种生活在溪涧的小鱼。如:鲨浔(有吹沙鱼游动的海边)
(2) 鲨鱼 [shark],亦称“鲛”。包括大约225种食肉性的板鳃亚纲鱼类,主要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的海洋中,具纺锤形的身躯和歪形尾以及坚硬的通常是灰色的皮肤,皮肤上有大量的瘤子,显得很粗糙,吻部突出于嘴的前边,两边都有鳃孔,雄鱼有鳍脚和伸长的腹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