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故人见谕

素寡名利心,自非周圆器。
徒以岁月资,屡蒙藩条寄。
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机杼十缣单,慵疏百函愧。
常负交亲责,且为一官累。
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省己已知非,枉书见深致。
虽欲效区区,何由枉其志。

作品评述

《答故人见谕》是唐代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自称素来不图名利,没有能力做到周全的人。只能依靠岁月的积聚,屡次得到他人的赠予和支持。时常受到来信的风雨袭击,感受到了物质的温情和东西的馈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心情不由得浮漂不定,感到自己在物质上的欠缺和不足。以至于难以履行对朋友和亲人的应有责任,而且还为一份官职的压力所累。诗人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个没有落脚之地的困惑之人,即使返回故乡也没有放置他的地方。思考了自己的无力感和无法实现的梦想之后,他为自己写下了这篇诗,表达出追求的志向。但是他感到自己的志向很小,如何能够实现这个微小的志向呢?

此诗揭示了诗人面对物质和现实压力时的焦虑与困惑。尽管他渴望有所成就,但他也对自己的能力和处境感到困惑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沉郁,表达了心境的低落和无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追求自己志向的无奈和纠结。

诗词的中文译文:
素寡名利心,自非周圆器。
我心胸平凡,缺乏智慧与才能。

徒以岁月资,屡蒙藩条寄。
只能依靠时间的积累,屡次得到他人的赠予和支持。

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时常受到来信的风雨袭击,感受到了物质的温情和东西的馈赠。

机杼十缣单,慵疏百函愧。
纺织十匹细布,拖延百个函件仍然愧疚。

常负交亲责,且为一官累。
经常担负着与亲友的责任,还要为一份官职的压力所累。

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更何况我这个漂泊的人,即使归回故乡也没有落脚之地。

省己已知非,枉书见深致。
省察自己的身份已经明白自己的不足,白白写诗表达了深挚的情感。

虽欲效区区,何由枉其志。
即使渴望效法他人身上的功绩,但自己的志向如何能够实现呢?

这首诗词揭示了诗人面对现实压力时的焦虑与困惑。诗人自称为“素寡名利心”,表达出他不追求名利的心态。他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难以达到“周圆”的境地。他依靠岁月积累,屡次从他人那里得到赠与和支持。但是,他也感受到物质的温情和东西的馈赠所带来的压力。他的心情浮漂不定,因为自己在物质上的欠缺和不足。他的情绪受到了来信的风雨所影响。他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手头的事情,因此对朋友和亲人的责任感到愧疚。而且,他还为一份官职的压力所累。诗人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个没有落脚之地的困惑之人,即使返回故乡也没有放置他的地方。思考了自己的无力感和无法实现的梦想之后,他为自己写下了这篇诗,表达出追求的志向。但是他感到自己的志向很小,如何能够实现这个微小的志向呢?整首诗情感沉郁,表达了心境的低落和无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追求自己志向的无奈和纠结。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行尽天涯白发新,槿篱竹屋著闲身。读书达旦失衰病,食菜终年安贱贫。正使寄声无薛孟,不妨同里有荀陈。从今杖履时相过,花柳村村次第春。

忧国忧民

良辰美景底须来,苦恼如山正满怀。蝉度清歌侑溪柳,花吹黄雪洒官槐。新秋风物俱堪赏,久病心惰自不佳。说与儿童休乞巧,老夫守拙尚多乖。

忧国忧民

有客相过风雨秋,唾飞珠玉胜珍羞。但知女似谢道蕴,不道吾为马小游。

忧国忧民

金泥小扇谩多情,未胜南工巧织成。藤缕雪光缠柄滑,篾铺银薄露花轻。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玉手生。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

忧国忧民

送客西郭门,适与嘉宾遇。杂花被原野,南尽远目注。扑扑乱朱纷,蒙蒙凝白雾。林下风正柔,繁香不飞去。日长人意间,归骑款不遽。陶然行且歌,良惬静者素。却念陌上人,春愁纷似絮。

忧国忧民

几度忘言话克宾,丛林音响许谁闻。海山秋夜对孤月,应记北高峰顶云。

忧国忧民

山中茅屋好,况复竹篱新。一迳往来客,万山迎送人。叶殷浑欲染,冬暖却疑春。近得幽栖地,时来岸角巾。

忧国忧民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传呼戒徒御,振辔转林麓。阴云拥岩端,澍雨当山腹。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兽迹不敢窥,马蹄唯务速。虔心若斋礼,濡体如沐浴。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问我何以然,前日受微禄。转知人代事,缨组

忧国忧民

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惜看难过日,自落不因风。蝶散馀香在,莺啼半树空。堪悲一尊酒,从此似西东。

忧国忧民

啸终万籁起,吹去当溪云。环屿或明昧,远峰尚氛氲。雨新翠叶发,夜早玄象分。金涧流不尽,入山深更闻。

忧国忧民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忧国忧民

江上山头寺,景留吟客船。遍游销一日,重到是何年。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为诗我语涩,喜此得终篇。

忧国忧民

钓筑收贤辅,天人与圣能。辉光唐六典,度越汉中兴。百世神宗庙,千秋永裕陵。帝乡无马迹,空望白云乘。

忧国忧民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忧国忧民

水阁中宵动,寥寥起远思。秋风生折苇,星彩动寒池。白社孤前约,青云少旧知。苦吟空自叹,风雅道由衰。

忧国忧民

月出映曾城,孤圜上太清。君王春爱歇,枕席凉风生。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塞虫鸣。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忧国忧民

故人有子尚饘粥,抱君等身大著作。刘向而后此大宗,岂同陈晁竟目录。

忧国忧民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今以八十老翁,却学小儿口说。如何不言不语,莫问是同是别。只愿年丰饱吃饭,肚皮解了三条蔑。

忧国忧民

夜香烧了夜寒生。掩银屏。理银筝。一曲春风,都是断肠声。杜宇欲啼杨柳外,愁似海,思如云。背灯暗卸乳鹅裙。酒初酲。梦初醒。兰炷香篝,谁为暖罗衾。二十四帘人悄悄,花影碎,月痕深。

忧国忧民

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