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有感二首

莫倚危栏学冻吟,英雄到此泪沾襟。
纷纷只解毛锥子,毕竟何人办赤心。

作品评述

《沧浪亭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沧浪亭有感二首

莫倚危栏学冻吟,
英雄到此泪沾襟。
纷纷只解毛锥子,
毕竟何人办赤心。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沧浪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社会不公的忧虑和愤怒之情。诗人在沧浪亭上看到许多人们站在危栏边学习吟诗,但他们的诗歌只是空洞的言辞,无法真正表达出英雄人物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他们只是纷纷拿着毛锥子,只懂得做表面文章,而不愿真正付出努力去解决社会问题,去实现真心实意的改革。

赏析:
这首诗词以沧浪亭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触动和反思。诗人通过描述站在危栏边学习吟诗的人们,表达了对时代庸俗和虚伪风气的不满。他们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忽略了诗歌应该有的真挚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诗人用"毛锥子"来形容他们的行为,暗示他们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没有真正的动力和勇气去解决社会问题。

诗词的最后两句"纷纷只解毛锥子,毕竟何人办赤心"则是对这种虚伪现象的深刻批评。诗人呼吁人们要有真正赤诚的心,不仅仅停留在言辞上,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社会,解决问题。这是一首既批评时弊又具有警示意义的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关切和对真正精神追求的呼唤。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高着春山最蔚蓝,截然屹立白云端。小亭为爱依青壁,野色当窗指点看。

色不谐朱铅,力可举杵臼。贫贱何足云,持敬在悠久。相对如嘉宾,旁人莫嫌丑。

云归青嶂雨初歇,花卧碧苔春已休。

少年万里走尘埃,归卧柴荆昼不开。十事真成九败意,一春知复几衔杯?波清凭槛观鱼乐,风紧勾帘待燕回。催唤比邻同晚酌,旋烧筀笋摘青梅。

仲冬景气佳,旷然思远涉。晨遵大堤去,寒日在马鬣。浮屠红尘外,楼殿焕层叠。地遐幽景闲,瑶碧秀林叶。清香时出箔,余经尚委笈。跻阁眺远陂,浮阳来晔晔。花枝亦已柔,行见春露浥。久耽田野乐,况与贤俊接。逍遥永日暇,尘事不过睫。昔人重时晷,所志树勋业。慨予胡不然,空陋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著篱令恶谁能继,损读方奇定有功。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虚灵一寸心,攻者十七八。炯然无常存,精粗皆著察。卫丘騋牝蕃,鲁囿牛羊茁。

一一须梢一雾珠,晓来雨意尚踌躇。落花也避东风恶,水面相驱亸向隅。

登黄楼,望黄州,黄州望不见,楼下水东流。水流何可留,浮云更悠悠。伤心泽畔客,憔悴楚兰秋。

寂寂春葩映短墙,半山松竹奏笙簧。无情幽鸟背人去,不惯村童笑客狂。

山高万籁作秋声,六月胡床冷似冰。浩浩拍窗人不寐,飕飕到枕梦难成。掀开云幕飞苍絮,推出蟾轮碾素璚。幸有许多闲气力,何如吹我上瑶京。

扰扰香云湿未干,鸦领蝉翼腻光寒。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一著当机已百全,落枰忽误岂非天。空函堕甑都休惋,赤壁淮淝本偶然。

气得岷峨秀,才推贾马优。未承宣室问,空有茂陵求。玩易穷三圣,论书正九畴。欲知歆向学,二子继弓裘。

广福山灵托兽传,甃边依约爪痕坚。噬人难负平时口,跑地能开一掬泉。不遇下车冯妇勇,都因脱屣性空禅。大慈坞内腥风起,善结丛林渴饮缘。

昨日花间风送雨,泪眼凝愁暗无语。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雨中多思晴亦好,日日看花被药恼。人间绝色比者谁,汉宫飞燕开元妃。轻颦浅笑各有态,淡妆浓抹俱相宜。传闻姚魏多黄紫,醉红不似当筵枝。移樽洗盏苦不早,明日春光暗中老。西斋居士心已灰,也向花前狂欲倒。

顾我每为惊座客,如君真是谪仙人。相逢不作寻常语,一笑同酬惨澹春。

世态家鸡厌,人情外物牵。僧来求我句,人去觅僧禅。语绮翻成业,谈空未免筌。不须生许事,留眼看青天。

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万劫千峰绕座隅,一泓澄澈见游鱼。谁家栏槛烟云里,坐我潇湘水墨图。人物度桥疑海市,楼台拍水信蓬壼。潺湲枕底催乡梦,双井溪头有旧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