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洪咨夔的《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其一)大像》
拼音和注音
zuò duàn jiāng shān xiàn fǎ shēn , dà guāng míng lǐ wàn bō x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光明:(名)亮光:他眼前闪出一线~。[反]暗淡|黑暗。②(形)明亮。③(形)表示正义或有希望的事物:~之路|~大道。[反]黑暗。④(形)没有私心,坦白:~正大|~磊落。[反]阴暗。
江山:(名)①江河和山岭。②喻指国家或国家政权:打~。
明里:明里mínglǐ当众明里同意,暗里反对
法身: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2.指高僧之身。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原诗
坐断江山现法身,大光明里万波旬。
东风归棹津头过,同是慈航得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