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萧纲的《苦热行》
拼音和注音
liù lóng wù bù xī , sān fú qǐ yán y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伏:1.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2.特指末伏。
不息:不停止。不用呼吸。不灭。
炎阳:炎阳yányáng烈日炎阳似火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原诗
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
细帘时半卷,轻幌乍横张。
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
愿见洪崖井,讵怜河朔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