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三首

黄蘖棒头曾不顾,高安拳下错商量。
从兹遍界生荆棘,佛法初无一寸长。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颂古十三首》
黄蘖棒头曾不顾,高安拳下错商量。
从兹遍界生荆棘,佛法初无一寸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光所作,是他对佛法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诗的第一句“黄蘖棒头曾不顾”暗指自己在修行佛法的旅程中,并未顾及外在物质的富有贫穷,表示自己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专心致志地修行。第二句“高安拳下错商量”则表达了作者认为佛法之道并非一成不变的,随时都可能会随着环境变化而需要应变。

接下来两句“从兹遍界生荆棘,佛法初无一寸长”表明了作者对佛法传播的困境与挑战的看法。作者认为,佛法传播之路被生活和社会的各种蒺藜与困难所阻挠,佛法刚开始传播的时候并没有占据任何一寸地方。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抽象的意象,表达了释德光对佛法传播历程的一种观察和思考。诗中暗示了脱离物质的追求和对佛法与时俱进的理解。作者并没有直接谈及佛法的优点或者意义,而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他关于佛法传播之道的一种思考。

诗词推荐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徒想嵊顶期,于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御风南去觉泠然,今日无惭御寇仙。庐岳奇峰将出地,丰城宝气已连天。诗书未敢当谋帅,忠信由来可涉川。正仗江神扶羽翮,解帆江浦夕阳边。

兄弟相依友在邻,又添一岁话情真。梅花素入两年眼,椒酒难医百病身。敝帚自珍从众笑,破皮非怪亦多嗔。柴门一任风开闭,静看争春车马尘。

葺盖非陶埴,年深自碧差。如何乱心曲,不忍诵秦诗。

生身有五乐,居洛有五喜。人多轻习常,殊不以为事。吾才无所长,吾识无所纪。其心之泰然,奈何人了此。

君看酒碗涴蒙泉,玉气珠光夜索然。可使黄尘车马客,更将此地世人傅。

千盖笼花斗胜春。东风无力扫香尘。尽沿高阁步红云。闲里暗牵经岁恨,街头多认旧年人。晚钟催散又黄昏。

向来三复渭阳诗,羡汝此行亲见之。若问乃兄何样似,家徒四壁更书痴。

风雨山城,天意欲雪,梅花照影清峭。彩燕飞春,祥麟绂旦,当日文星高照。天地无情,向十载、风埃吹老。盖世科名,经邦事业,白衣苍狗。不是贪名求分表。漫猎较、逢场一笑。野外朝仪,城中马队,且暂淹才调。为斯文争一脉,斯文在、乾坤未了,烂醉金尊,夜何其,东方渐晓。

一坐西林寺,从来未下山。不因寻长者,无事到人间。宿雨愁为客,寒花笑未还。空怀旧山月,童子念经闲。

鸭急风吹雪满汀洲,迎腊淮南忆倦游。小鸭枯荷野艇冷,去年今日冻高邮。

昔人三十九,已叹日斜时。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

仙郎乞假白云司,蹔向东林问远师。仄径虫喧秋露后,空堂人语夜灯时。天花不着山中树,细水争流石上池。灰劫莫教伤往事,且看明月倒金卮。

紫陌犹千里,禅房自一家。翠深穿小径,红湿动迷花。络石寒梢乱,欹岩碧干斜。春江夜来雨,如为洗烟霞。

築坛拜一军惊,初识淮阴胯下生。能读父书成底事,可怜世上逐虚名。

孤鸾将鹤群,晴日丽春云。何幸晚飞者,清音长此闻。

飞骑将军入虏庭,钥旗未动死生分。战酣驰入中军寨,且听元戎议赏勋。

我今从帝为司纠,更有何人植柏台。

述依忧前旧,比求推生背。□□□□□,以休知亨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