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纪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作品评述

《中京纪事》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边关严寒的环境以及冬季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安定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边关地区的困苦环境为背景,强调了冬季对这片土地的严酷影响。诗中的"边关"指的是边疆地区,本就寒冷艰苦,而严冬的来临更加使得边疆的虏夷之地充满了寒冷与荒凉。

诗的第二句"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气候特点。虽然已经是严冬,但土地上的河流还没有完全冻结,而只是在晴朗的日子里结霜。这表明边关地区的气候极寒,且凝结的霜代表着寒冷的临近。

接下来的两句"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安定的期望。"上心"表示朝廷的关切,"推恩信"则暗示着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怀和恩赐。"天意从兹变燠暘"意味着上天的意志也在这里发生了变化,预示着困苦的边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暗示国家将会安定繁荣。

最后两句"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传达了作者的感慨和领悟。这里的"最是"表示这是最令人感到幸福的处境。"使人知幸处"表明只有在逆境中,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珍贵。"轻裘不觉在殊方"则表明在幸福的环境中,人们不会感到物质的匮乏,因为幸福感来源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部的条件。

总体来说,《中京纪事》通过描绘边关严寒和冬季的苦寒对边疆地区的影响,以及表达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望,表达了一种对困境中的幸福和喜悦的领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又富有希望的边关世界。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城头皂帜作云飞,城中不纵胡马嘶。虎狼那顾百万众,政期生载人杰归。天王遣公赴狂虏,胡奴列拜听奇语。军中相庆得左车,便觉笑谈混天宇。先生一笑凛长虹,此膝那屈穹庐中。平生数奇似李广,自许孤忠如鲁公。毡帐归来眦欲裂,北望紫微湮涕血。更期结草报君王,夜半无人径自绝。

刘侯八尺力如虎,遣守黄河千里堤。闭门寒郊似深隐,虫响秋巷墙悬梨。我官北门四换岁,访饮屡过城濠西。雁飞不到建章阙,欲往何异车无輗。诗篇惊人众侧耳,蚤有高誉无卑栖。诏绥兵马吴八郡,画船下汴光生蜺。西湖灵隐天下冠,幽人释子多招提。松林竹坞我行地,拂拭定有尘埃题。

制阃三年名,亭台一日违。江山云外款,鼓吹月中归。夜气轻杯力,霜棱迫妓围。明当趁朝谒,回首此依依。

赋罢清都白玉楼,不知何事复阎浮。琴弹十二栏杆月,酒洗三千世界秋。绛阙瑶台知有路,空青水碧若为求。紫皇早晚怜孤愤,背土凌虚上去休。

晓参横没月沉烟,寺鼓军刀隐隐连。初暖欲归池中地,剩寒犹属陇梅天。遥帷曙气春篝烛,病榻邪风袭贡绵。犹意王筠斋壁咏,玉蠩霏溜破霞牋。

横塘南北埭西东,拄杖飘然乐未穷。农事渐兴人满野,霜寒初重雁横空。参差楼阁高城上,寂历村墟细雨中。新买一蓑苔样绿,此生端欲伴渔翁。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玉兔银蟾争守护,姮娥姹女戏相偎。遥听钧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忽忆太原为客日,经秋纵酒未成归。远山近水都成限,高阁斜阳尽是悲。年少不禁花到眼,情多唯只泪沾衣。如今老向洛城里,更没这般愁到眉。

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玉颊微醺怯晚寒。可怜凝笑整双翰。枝头一点为谁酸。只恐轻飞烟树里,好教斜插鬓云边。淡妆仍向醉中看。

风流人物冠瀛寰,折桂曾惊咫尺颜。肯赋摽梅深有味,已标仙籍正相关。一枝笑入弦歌里,千古名传俎豆间。欲搅枯肠追妙语,飞来双鹤杳难攀。

达磨东来不记年,一灯然处百灯然。顾从清净求明了,应喜晨斋学省缘。

玄霜捣尽音尘绝,去作湖南万里春。想见山川佳绝地,落花飞絮转愁人。

朱山松桂翠边云,中有清虚小隐居。密养丹砂存正气,静披琼蕴育真文。埙篪金石心常在,圭组烟霞路自分。凭仗乡人传尺素,山前惊起白羊群。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旧藁谁收得,空堂影似吟。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既无武备擒戎虏,又乏文章骋国才。甓社湖中有明月,可怜不肯入君怀。

落叶窗前已作堆,地炉微火拨残灰。梦中无祟败蔬圃,饭後有歌夸芋魁。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更宽十日可闲出,会挈一壶寻早梅。

为怜春去不登楼,才上南楼动远愁。满地落花红雨乱,接天芳草绿云稠。

我思君兮河之壖。我为河中之泉,君为河中之青天。天青青,泉泠泠。泉含青天天隔泉,我思君兮心亦然。心亦然,此心复在天之侧。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幂幂。此风引此云兮云不来,此风此云兮何悠哉,与我身心双裴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