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置酒

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饭随粱饘。
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
殷勤勤侑邀一饱,卷牲归馆觞更传。
山蔬野果杂饴蜜,獾脯豕腊如炰煎。
酒酣众史稍欲起,小胡捽耳争留连。
为胡止饮且少安,一杯相属非偶然。

作品评述

诗词:《北客置酒》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紫衣操鼎置客前,
巾韝稻饭随粱饘。
引刀取肉割啖客,
银盘擘臑槁与鲜。

殷勤勤侑邀一饱,
卷牲归馆觞更传。
山蔬野果杂饴蜜,
獾脯豕腊如炰煎。

酒酣众史稍欲起,
小胡捽耳争留连。
为胡止饮且少安,
一杯相属非偶然。

中文译文:
穿着紫色衣袍,手持大鼎,摆放在客人面前,
头戴羊韝,米饭随着香浓的粱饭一同上菜。
拿刀切肉,分给客人食用,银盘上有干瘪的老肉和新鲜的美味。
殷勤地邀请客人品尝美食,卷起肉菜送回府邸,酒杯不断传递。

山野蔬菜和野果杂陈,甜蜜糖浆涂抹其中,
獾肉和猪肉腌制得像炸饼一样香脆。

酒兴勃发,众多史官渐渐有些起身,
小胡兄弟拽住耳朵争相留下继续畅饮。
为了让小胡停止喝酒,稍事休息,
一杯酒交给对方并非偶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安石为北方客人设宴款待的场景,展示了丰盛的食物和酒宴的欢乐氛围。诗中通过详细的描写,将宴席上的丰美食物和热烈的气氛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歌开篇,作者以紫衣操鼎的形象出现,展现了主人的尊贵身份和高规格的宴会。紫衣和大鼎象征着豪华和盛宴。巾韝是一种装饰性的头巾,显示了主人的精心打扮和对客人的尊重。

诗中描写了各种美食,包括精美的米饭、肉类和山野蔬果。这些食物的描绘细致入微,给人以口水直流的感觉。同时,宴会上的酒宴和饮酒氛围也被生动地描绘出来。酒酣之际,众多的史官都感到兴奋,有些人甚至不舍离去。而作者提到的小胡兄弟,则是为了劝止对方继续饮酒,稍事休息,友好地交杯相属。

整首诗通过对宴席场景和食物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主人的殷勤款待和对客人的热情好客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宴会的欢乐和酒宴的热烈气氛。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它展示了宋代社交文化中宴会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美食和酒宴的追求。通过描绘宴席上的食物和酒宴的氛围,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丰盛、热闹且充满情趣的宴会场景中,让人们感受到了那种美食和酒宴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的诗意之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宴会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社交的场合。通过诗中对食物、酒宴和宴会氛围的细致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美食和社交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也传递了对人际交往、友情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总之,这首诗词《北客置酒》通过对宴席场景和美食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王安石对美食和酒宴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交文化中宴会的重要性和人们对丰盛宴席的追求。它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美食和酒宴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人际交往、友情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祥琴虽未调,余悲不敢留。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钩。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已老犹痴作蠹鱼,出门延望立须臾。或深或浅花先后,半霁半阴云有无。山有向人俱引领,海风无日不嘘枯。论诗各尽诸郎意,篱落之中自可娱。

故国英雄已寂寥,飞楼气象自飘飖。天边鸟翼愁檐额,雨后虹光转槛腰。直恐笑歌惊白日,却怜身世近青霄。云梯纵险容人上,始信明河亦有桥。

又西风、四桥疏柳,惊蝉相对秋语。琼荷万笠花云重,袅袅红衣如舞。鸿北去。渺岸芷汀芳,几点斜阳字。吴亭旧树。又紧我扁舟,渔乡钓里,秋色淡归鹭。长干路。草莽疏烟堤断墅。商歌如写羁旅。丹溪翠岫登临事,苔屐尚粘苍士。鸥且住。怕月冷吟魂,婉冉空江暮。明灯暗浦。更短笛衔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水容开皎镜,泛渚惬新秋。红树能迎客,青衣学驾舟。药栏天露洗,涧道夜珠流。自笑如拳石,难言五岳游。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关山。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一月普现一切水,四处分舟同一体。多中一了一中多,莫学痴猿捞沼底。

中扃自清凉,穿凿多门户。神凝一气归,陋哉勤纳吐。

四夷妙赋无人诵,三酌酸文举世传。

青裙汲水过前溪,白发譍门儿戏啼。试问主人何所在,为言南亩下扶犁。

官塘来往纤纷纷,月入疏篷漏碎纹。数尽寒更天未晓,两三声雁枕边闻。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

老根怜苍龙,芳粒长新穉。眷言丘中人,苓珀共千岁。晨瞻露华明,夕眺烟影翠。扪躯发深感,矫首落孤泪。思亭有名言,世守宜勿替。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雷声翻海电光红,濯濯蔷薇一夜空。云气共看渊跃{左虫右戾},雨祥曾验叶生虫。伫期多稼千箱富,先庆来麰百室丰。饰喜自惭樽酒薄,只将香火向穹窿。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四邻井灶出荒墟,独鹤归来认旧庐。一迳苍苔供瘦策,半簪华发伴残书。斜阳苍陌语初燕,新水池塘生细鱼。小立春风邻寂寞,忽吹花片入襟裾。

隐隐金钲解岸维,昏昏江日下田陂。朦胧雾里廉纎雨,妆点行人去国诗。

卷衲和云离五老,派分三峡济临川。兴波作浪从风鼓,莫学世流空度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